日前,《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公布。《實施意見》強調,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重點為注重結合專業人才培養,依托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實施意見》關于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點安排,為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通常意義上理解,職業教育是一種技術技能教育,勞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助力學生加深對技能學習的重視,提高他們的技術技能水平。實際上,勞動教育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其意義要更加豐富而深刻。職業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應有更高價值訴求。
職業院校應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為育人機制。然而,在當前職業院校中,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對職業教育特性的認識不夠準確,難以安心于專業學習和實習實踐,對職業教育制度設計、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產生抵觸情緒,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勞動教育是職業院校提高思政工作成效,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勞動價值取向,培養學生良好勞動思維和勞動能力,促使他們安心在校園學習生活的重要舉措。
首先,學校可以將勞動教育作為思政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方面,通過重點組織學生參加日常性勞動、志愿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生產性勞動,能培育學生社會公德,厚植愛國愛民的情懷;另一方面,勞動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接近社會現實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直觀感受身邊事物的變遷,提高學生對國家形勢政策的關注度。
其次,通過勞動教育,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可以得到明顯提升。勞動教育的扎實有效推進,能幫助學生改變勞動觀念,讓他們從排斥勞動逐漸向親近勞動轉變,不斷增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真正接受學校的各種專業教學安排,從而使教學環境更加穩定和諧。例如:受到疫情影響,部分專業的學生感到前途渺茫,思想消沉,負面情緒較多,對專業學習一度非常排斥。針對這種情況,職業院校可以有意識地組織這些學生參加實踐性勞動,通過實踐磨煉,加強他們對專業的認知,幫助他們認識到專業崗位勞動的積極意義,收獲到職業工作被認同的幸福感。
最后,勞動教育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規章制度的執行能力。客觀而言,受目前的升學機制影響,加之學生本身的學習習慣問題,職業院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部分學生難以適應學校相關管理制度約束,存在著違紀違規的風險。而在具體的社會生產勞動過程中,勞動者必須要服從組織安排,勞動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紀律教育。基于此,職業院校可以依托有組織的勞動安排,包括校園內的公益性勞動和企業中的生產性實訓,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紀律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朱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