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職成司函〔2025〕10號
有關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加強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決定開展2025年職業教育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務
圍繞職業教育19個專業大類和公共基礎課,面向全國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學校組織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以下簡稱活動)。
二、工作原則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結合不同專業特點、不同公共基礎課需要,探索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有機融合。推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邀請勞模工匠進校園、進課堂,通過講座、示范、指導等方式,傳遞行業動態、企業文化、職業精神等,不斷豐富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三)構建全覆蓋育人格局。發揮好課程育人作用,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形成全覆蓋的課程思政育人格局。
(四)完善課程思政建設機制。強化課程思政的組織領導,發揮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機構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行業、企業與職業學校聯動機制,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經費與人員等支持保障,完善激勵政策與績效評價制度。
三、備課內容
深入學習領會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綱要》;開展新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宣貫,推動新版標準課程思政有關要求落實落細;邀請勞模工匠進校園,解讀產業發展趨勢,分享技術突破創新,講述技能報國經歷;組織課程思政說課展示與教學示范活動;組織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材團隊進行成果建設經驗分享;組織教師研討交流、專家點評。
四、工作任務
(一)活動組織。公共基礎課的活動由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主辦,組織辦學水平高、課程思政建設基礎好的職業學校承辦。各專業大類的活動由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教指委)主辦,行指委、教指委推薦相關專業建設水平高、課程思政建設基礎好的職業學校,報經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同意后承辦。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共同研制活動方案,編制工作計劃表,并向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報備。鼓勵統籌組織中高職集體備課,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組織(活動主辦單位名單見附件1)。
(二)活動時間與方式。2025年7月—11月,各領域具體時間由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研究確定。活動采取線上+線下方式舉辦,線上活動由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智慧職教”等平臺免費提供會議直播和線上全程錄像,并協助進行內容審核。
(三)參加展示的課程教材和教師要求。說課展示、教學示范使用的課程應屬于國家或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展示教師應為對應課程團隊成員并實際承擔一線教學任務;成果建設經驗分享使用的課程應屬于國家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或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教材應是“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或教材建設獎獲獎教材,分享教師原則上應是課程、教材建設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主編)。我部遴選的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原則上應按對應公共基礎課程或專業大類參與集體備課。
(四)內容把關。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要在活動前,從政治性、科學性、先進性、適宜性、職業性等方面,對展示、分享、學習、研討、宣傳等全部資料進行嚴格審核把關,確保活動的正確導向。
(五)宣傳推廣。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要做好活動的宣傳推廣。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享有對活動有關數字化資源進行公益性展播的權利,并將推動相關數字化資源廣泛共享,持續擴大活動影響力。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和有關平臺按照法律法規做好知識產權保護。
五、材料報送
(一)8月1日前,有關行指委、教指委向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報送推薦承辦活動的學校名單(附件2)。
(二)活動開始前一個月,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將具體工作方案、工作計劃(附件3)及活動通知稿,報送至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
(三)參加線上教學展示的教學團隊提前兩周將說課及教學展示視頻腳本提交承辦單位,審核通過后,按集體備課視頻技術要求完成拍攝制作(附件4),并提前一周提交至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四)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應按集體備課視頻技術要求制作集體備課視頻并收集資料,于集體備課結束后10日內將活動報告(包括基本情況、參會人數、新聞報道、教師感言、意見建議等)報送至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有關數字化資源發送至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六、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1.教育部職成司:劉洋,010-66096810;
2.教育部職教中心(教育部行指委工作辦公室):王藝雯,010-58556713,電子郵箱:cved_hangban@163.com;
3.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史家影,010-58582229,王紫,010-58582305,電子郵箱:smartedu@pub.hep.cn。
附件:1.活動主辦單位名單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