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社會大眾的印象中,在居委會工作的社工往往是左臂戴著紅袖標的中老年人。但如今,社工崗位上出現了更多年輕的身影。民政部8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城市社區工作者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35%。今年6月舉行的全國社工職業資格考試,更是迎來近90萬人報考,創下歷史新高。
社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既需要為居民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濟困等服務,也要及時協調社會關系,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因而被形象地稱為“小巷總理”。近年來,隨著居民訴求多樣化、城市管理精細化,對社區工作者專業能力和辦事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亟須更多的年輕力量加入。2022年6月,民政部會同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鼓勵拿出較多數量崗位專門招聘高校畢業生。
社區雖小,也是青年人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接受歷練、提高能力的“大”平臺。條件雖然相對艱苦,事情不免具體且繁雜,但直接面對群眾,工作富于挑戰,正是青年厚植群眾觀念、提升工作能力的“磨刀石”。近年來,隨著各地不斷出臺激勵措施,拓寬崗位供給,不少青春力量在基層發光發熱。無論是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災的主戰場,還是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最前沿,他們的青春芳華在基層一線綻放,讓城鄉社區建設耳目一新。
據民政部介紹,自2019年以來,社工相關資格考試報名人數以每年10余萬人的數量逐年大幅遞增。但是,鑒于一些基層工作事務繁雜、薪酬待遇偏低等問題,不少年輕人雖積極考證,但對社工崗位仍然持觀望態度,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完善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工作的組織保障和長效機制,方能讓社區一線真正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青春“起跑線”。(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