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破解暑期托管難題
新聞:多地網友反映,一些家長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圖書館,下班后再來接。一些年齡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嘩吵鬧,相互追逐,影響了圖書館的正常秩序。
觀察: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如何照看放假的孩子是個難題。不少地方的圖書館變身“暑期托兒所”,折射出的是雙職工家庭假期看護的普遍困境。要破解此類困局,考驗著多方智慧。
我們看到,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探索暑假托管新模式。比如青島開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暑期校內托管服務工作,以學校為主體力量,以社會力量為補充,并引入第三方機構,約1.3萬名有托管需求的學生得到滿足;由10家單位共同打造的公益托管服務在重慶市萬州區鋪開,惠及3000余名少年兒童。總之,要解決假期孩子托管的痛點,需要政府、學校、社區、社會等多方形成合力,提供多樣化的托管活動,從而分擔家長的照管負擔,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充實的暑假。
升級網絡保護體系護航成長
新聞:暑假期間,未成年人上網時間增加,進一步引發家長擔憂。新型有害內容披上“偽裝”,更易突破未成年人心智防線。對此,監管部門響應迅速。近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提出聚焦各類新情況新表現,做好問題整治。
觀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當下的未成年人從小就享受互聯網發展的紅利,在學習、娛樂等方面擁有前所未有的多元渠道,網絡成為未成年人成長中難以剝離的組成部分。不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風險、誘惑、陷阱等無處不在,為當下的未成年人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
為了給青少年撐起一片清朗的網絡天空,近年來國家通過不斷健全法律體系、強化防沉迷機制建設、壓實平臺責任等,在防止網游、短視頻沉迷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不過,與此同時,又遇到不少新挑戰,如網絡侵害、隱蔽傳播違法不良信息、誘導參與線下危險活動、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人工智能生成的不良內容誤導未成年人等。面對未成年人上網的新舊挑戰,治理手段也要“進化”,促進技術防護持續迭代升級,與時俱進升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網絡環境,從而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筑牢安全防線守護學子實習路
新聞:近日,國內多所高校緊急發出暑期實踐安全提示。有的學校要求學生及時匯報實踐地和安全情況;有的學校提醒學生和老師出發前明確告知安全風險與應對措施,務必使每一位同學了解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
觀察:實習是青年學子踏上職場的第一步,對于他們融入社會有重要作用。隨著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活動的不斷深入,青年學子到企業學習實習的機會越來越多,尤其寒暑假期間,不少學生選擇實習為踏入職場增加“砝碼”,這對實習學習全過程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筑牢暑期實習安全防線,學生個人不僅要提高防詐騙意識和安全意識,還要積極維護自己的實習權益,面對克扣報酬、危險作業等不合理要求時,要敢于依據法律說“不”。與此同時,學校應該當好實習質量的“守門人”,確保學生實習動態可追蹤,遇異常情況能及時處置。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的企業,要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安全培訓、專業指導等。此外,有關部門要加強實習的全過程監督和管理,要充分保障學生的實習權益,暢通學生投訴和維權的渠道。(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