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時代,“芯”奮斗。
作為一所以“電子信息”為特色與核心的中職學校,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始終堅持以“芯”為心,不斷謀求“芯”發展,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接連取得“芯”突破,并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中職名校”建設單位。
面對新征程,學校進一步擔當作為,在選擇性課改、專業建設、名師隊伍建設及文化育人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極富成效的開創性“芯”實踐,不僅結出累累“芯”成果,更為中職教育的提質增效樹立了“芯”典范。
學校對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的“芯”運用給人深刻啟示,值得學習與借鑒。
“芯”選擇 釋放成長可能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中職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更應給予學生豐富的選擇空間,釋放成長可能。”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校長周宏米如是說。
在拳拳教育使命的推動下,學校對于選擇性課改分外重視,堅持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為航標,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和“芯”文化塑造,科學系統地推出“三群六品、五梯進階、軟硬融通、動態可視”的選擇性課程改革。
學校打破原有課程體系與學制管理的屏障,以“螺旋遞進、模塊上升、自主選擇”為邏輯,創新架構起“三群六品”課程體系。每一門課程均分為三層級,每一層級均包含“精品、融通、創新、素養、拓展、實訓”六大課程體系,學生可以不受專業、班級、年級的限制,自由選擇有興趣又適合自己的課程,這種方式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3年來,學校共開發基礎、精品、融通、創新、素養課程教材11本,校企合作課程增加自由選修課5門、網絡課程新開發127門,完成創客中心選擇性課程方案制定,并編寫了《無人機應用》等校本教材。
為了更好地幫助、教會學生自主選擇,學校特別設置“成長導師”一職,并依托教育集團的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教師外出培訓、下企業實踐等活動,成功打造出一支個性與智慧兼備、理論與實際融通、對選擇性課改有深刻認知且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導師隊伍,有力促進了選擇性課改的落地與落實。
學校積極開發選修課資源,以“有趣、創意、實用”為價值導向,一手抓開放式網絡課件庫和優秀教學案例素材庫等“軟資源”,一手抓虛實一體的智能化電子商務實訓室、機器人實訓室、VR實訓室等“硬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專業課程。
3年來,學校建設了“淘寶美工設計”等校級精品選修課程,開發《可編輯控制技術原理與實訓》《物聯網綜合實訓》等省級課改教材,《螢螢之火足以燎原——中職學生“微創業”案例》《滄海拾珠——邂逅不一樣的數學》《地鐵英語ABC》等11本校本教材。
此外,學校堅持以評價促選擇,系統推出由學生、教師、企業、社會共同組成的“四維多元”選擇性課程評價體系,緊緊圍繞專業核心技能考核,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有機結合,師評、自評、互評有機結合,職業技能鑒定與學業考核有機結合,對學生的發展成就、潛能、不足進行客觀描述,并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技能靜態教學中的動態監測問題,以宣琪老師為主導的專業團隊自主研發并架構起“以通用性大平臺為主、個性化子平臺為輔,切片式呈現學生技能成長狀態的技能教學全過程動態監測評價系統”。該系統不僅可有效解決“1+X”大規模技能測試中過程性評價缺失、低效等問題,并可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數據整合與共享,為全國范圍技能教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019年,該成果一舉摘得杭州市第六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芯”標桿 提振專業品牌
杭州,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集聚地、發展引領地,在為學校的專業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的同時,也向學校的專業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學校堅持服務區域、主動適應行業的原則,不斷優化專業布局,開設有電子技術、計算機、數字媒體三大專業群。
其中,計算機專業是學校的龍頭專業,也是國家示范專業、省級示范專業,浙江省計算機專業副理事長學校,省中職公共實訓基地,浙江省重點專業建設項目。
在中職名校建設過程中,學校秉持繼承、發展、改革與創新的理念,進一步提高站位,從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培養模式、教學方法、能力構成與特點深化等方面,全面推進專業的內涵建設,著重突出專業的適應性、科學性、差異性、創新性和時代性內涵。
3年來,學校緊貼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規劃,適時優化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培養方向,并前瞻性增設了物聯網技術方向;修編了計算機網絡方向的“走進計算機網絡”“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設備”“網絡工具軟件”等9門核心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變化保持同頻;制定了物聯網技術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善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強化知識與能力的并重,有力驅動計算機專業成長為省內一流、全國前列的專業標桿。
此外,學校堅持以“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為抓手,積極加強多元合作,錘煉專業建設,逐步形成了“學徒—雛匠—良匠—儒匠”現代學徒制教育品牌。
其中,計算機專業與新華三集團、浙江經貿職業學院攜手打造學徒專業技能成長系統,創新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式現代學徒制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與就業專業對口率;電子專業以城軌方向為試點,與杭州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等企業攜手共創“2+2”進階式現代學徒制模式,被評為浙江省“三名工程”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數媒專業以“微創”為抓手,創新“微創工作坊式”現代學徒制模式,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客能力的現代專業人才,獲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參與“1+X”證書試點,不斷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融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自選課程模塊+核心課程模塊”選擇性課程體系。計算機專業創新提出“互聯網+X專業”設計思路,引導、鼓勵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國家首批“1+X”Web前端開發技能證書(初級)考核中,通過率達40.6%,位于浙江省前列。城軌專業積極推行“校企政”三方參與的“入學、選學徒、定崗位、入職”四階段評價考核,并成功建立起“2本學歷證書+X本職業資格證書+N個行業上崗證書”的城軌人才評價體系。2019年,學校成功申報中本一體“3+4”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浙江科技學院攜手制定了“學歷+證書”的培養方案,有力強化高技能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更切實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芯”動力 打造名師團隊
“名師是教師隊伍的旗幟,更是激勵隊伍成長、引領隊伍建設的核心動力。建名校,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造名師培育機制,讓名師不斷地涌現。”周宏米校長如是表示。
學校秉持“穩定、培養、引進、借智”的原則,科學構建出“三維四型五梯”教師素養和能力雙螺旋培養模型,以教師核心素養為內側螺旋,教師核心能力為外側螺旋,從“保障、方向、動力”三個維度出發,著力打造“學科型教學團隊、能手型技能團隊、創客型‘雙創’團隊、專家型科研團隊”四型特色團隊和“專師—精師—良師—名師—儒師”五梯進階體系。
模型創新了師資隊伍建設機制,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依托,以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培養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和教學名師、行業專家為重點,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實現了引進、培養、培訓和管理的并舉,有效達到在動態平衡中調整數量、優化存量、提升質量的目的,形成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3年來,學校涌現出一批“德能正其身、才能稱其職、言能明其志、筆能成其文”的教學名師和技能大師。
學校現有兩個省級名師、一個市級名師,擁有浙江省佘運祥、宣琪兩個“名師工作室”。數字媒體專業依托行業大師,建立浙江省“酷魚新媒體”大師工作室;計算機專業成立杭州市“徐雪鵬”技能大師工作室,聘請神州數碼包楠工程師、北京磐云科技有限公司徐雪鵬技術總監為學校技能大師。
在名師的“芯”動力促進下,學校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業務能力、引領示范煥發出蓬勃生機,并有力地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增加了8名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獲得杭州市首批教科研標兵工作室“陳亞萍標兵工作室”一個;創新孵化6個校級名師及名師工作室、2個校級大師,逐步形成一支“專兼結合、校企互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成長型教師團隊。
3年來,全國“創新杯”教學設計大賽特等獎、一等獎共3人,浙江省中小學教壇新秀2人、杭州市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1人,入選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2人,杭州市高技能人才C級3人、D級19人,E級16人。9人入選杭州市“新銳教師培養工程”培養人選。
學校現有16個全國金牌教練,7個浙江省技術能手,5個市級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2個市級131人才,2個省級教壇新秀,17個杭州市教壇新秀,為杭州市打造智慧城市、世界名城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芯”活力 文化引領發展
作為“杭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周宏米校長在30年職教生涯中,始終秉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人品比學識更重要”育人理念,并高度重視以文化人。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學校積極開展“芯”文化建設,并制定了“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議書”,針對杭州市產業經濟特點,創新辦學理念、育人模式、專業布局,提出了以專業建設“提升工程”、學生培育“儒匠工程”、教工精神“規范精進”為路徑的“一芯多路”的文化發展戰略。
3年來,全校師生員工同“芯”協力,不斷迸發出“芯”活力。
“創新有為、開放包容、務實擔當、追求卓越”的電職精神深入人心,黨團共建“紅芯”園地更是成為學校的精神家園。
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提升,身心健康、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在市級、省級和全國技能大賽中接連斬獲各類獎項近80人次,用人單位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學校治理逐步走向現代化,修訂和完善了學校章程,同時論證、修改89個制度,廢除1個制度,增加23個制度。
學校社會服務能力日益增強,成功打造“智慧服務110”模式,助力丁蘭街道建設;“小電池”“紅心志愿者”學生志愿者團隊累計服務社區達10余次;成為杭州僅有的一所引入杭州圖書院的學校,方便了師生也方便了附近居民。
聆聽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芯”的躍動,越來越強勁,越來越澎湃!(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