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中職教師教科研能力,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7月12日至16日,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中職教師教科研素養提升培訓活動。本次培訓特邀6位職教專家現場授課,聚焦中職教育科研的核心議題。學校分管副校長張炳良帶隊,“1358”及“啟成班”青年教師共30余人參加學習,共同探索中職教育科研發展的新路徑。
開班儀式上,張炳良寄語:青年教師是學校躍遷的生力軍。本次培訓將以系統化課程精準賦能,助其快速融入崗位,學有所獲、教有所成。
專家領航,聚焦前沿課題
溫州市第二職業學校教師發展處主任周文豪以《中職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策略與實施建議》為題,提出學校應構建“五階雙線三機制”培養體系,即分析入職期到風格期五大階段關鍵能力,沿“雙師培養+個性發展+職稱達標”主線推進,建立“幫扶-督促-激勵”機制。他建議融合數字化工具與行動導向六環節法,通過微課前置、虛實實訓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師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向創新引領者的轉型。
杭州市旅游職業學校教科室主任夏嘉平在《從教到研 從做到寫—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科研實踐》中,強調“從社會熱點中挖掘科研選題”的實踐路徑,并推薦學習工具助力教師科研效率提升,以及從評審角度結構論文撰寫。
在《“數”啟新程,“創”見未來——中職青年骨干教師的“三維”成長躍進》主題分享中,瑞安市塘下職業中專校長陳海斌為中職教師構建了“三維躍遷”成長模型:以數字素養為基,指明學習路徑并示范AIGC工具運用;以實踐為例,呈現從“執行教學”到“設計生態”的蛻變;最終倡導將一線教學經驗凝練升華,轉化為教學成果。
技術賦能,探索智能教學
針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職教教研室主任單淮峰在《促進成長示范引領——中職信息化說課比賽工作的觀察與建議》中,解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評審要點,力倡教學模式破壁創新。
高級講師王哲明以《人工智能賦能中職課堂 教學應用研究的多維度創新》為題,系統闡釋了AI技術賦能課堂的四大維度,演示AI技術多維度的應用場景實踐,為教師們打開智能化教學的新視野。
實踐導向,強化成果轉化
培訓特別設置“課題申報”專題,三門縣教師發展中心科研評價科科長曹永華通過《課題研究申報方案的生成路徑》講座,系統梳理選題與命名、研究方案構成要素、課題研究方案要素設計以及文本規范等關鍵環節。
感悟感想
陳麗紅
五日研修,收獲頗豐。多位資深專家以鮮活案例為引,詳解專業成長策略、科研寫作路徑,更拆解AI賦能教學與課題申報要點。明晰了教科研邏輯,學會借AI提質,并整合一切可用資源,為青年教師成長點亮了實踐明燈。
王彥智
此次培訓讓我深刻認識到中職語文教學在數字化時代的轉型方向。作為文化傳承與職業能力培養的橋梁,語文課堂既要夯實語言基礎,更需融入行動導向理念,讓文本解讀與職場需求相銜接。未來教學中,我將著力探索AI工具與人文教育的平衡點,通過項目化學習設計,激發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職業思維的雙重成長,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
此次中職教師科研素養提升培訓聚焦教科研能力躍升,為青年教師搭建了教學即研究的成長平臺。活動強調教科研工作方法論,構建“課堂問題—策略驗證—成果反哺”的閉環體系,提出“切口精準、方案務實、特色鮮明”的實踐原則,倡導將日常教學視為研究田野,通過“課例研磨—行動研究—成果孵化”實現小步快進。培訓強化資源庫建設與師徒結對機制,形成“看政策—做課例—說心得—寫成果”的教科研推進路徑。未來,學校將繼續攜手各界教育同仁,探索職教創新路徑,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梁詩雨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