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1日,長興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90學分培訓班學員赴浙江省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杭州市淳安縣美麗鄉村振興研學基地開展學習,通過在下姜村的“聽、走、悟”三維度沉浸式學習,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升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老書記講述中見證蝶變
老書記姜銀祥用生動講述下姜村的過去與現在,讓大家看到了曾經那個“土墻房,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而聞名的窮山溝,蝶變為如今“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浙江鄉村振興“金名片”。看到了下姜村人不懈的奮斗,讓這個“夢開始的地方”成功實現轉變,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重走幫扶路中感悟為民初心
學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地走了連心橋,參觀了思源亭,一路上都聽到了很多總書記在下姜村走訪農戶、了解民意的生動故事。身為教師,大家還特地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后一課》拍攝教室內坐下,在這間特殊的教室內回憶,在這間特殊的教室內感悟教育的真諦。
在一滴水研學營中解鎖思政教育新范式
一滴水研學營中“一滴水”由4500顆小水晶燈組成,匯聚淳安45萬人民的感恩之心,表達了下姜村民飲水思源的感恩之情,同時也折射出浙江省農業農村發展狀況和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樣板力量。學員們一一走進下姜村鄉村振興展示館、大下姜共同富裕展示館及農具長廊、時光隧道等鏈接區域,觀看了8D電影,身臨其境地感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巨大改變。
本次外出學習,讓學員們觸摸到全省鄉村振興的脈搏,真實見證了“綠水青山”轉化的生動案例,更深刻理解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辯證關系。學員呂云云老師說:“這兩天在下姜村沉浸式地學習,覺得下姜村從脫貧到共富實踐歷程,就是最鮮活的思政教材。我想在今后的思政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講好身邊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讓我們的思政課更有泥土味更有時代感。”(邱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