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阿牛木和王冬旭是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高二學生,兩個姑娘通過東西協作甬涼定向中職項目來到寧波求學。面臨實習就業問題,兩個姑娘都犯了難,留在寧波就業會不會很困難?回涼山工作有沒有好的機會?
在東西部協作國家戰略指引下,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創新實施“藍鷹計劃”,以“產教融合+人才反哺”雙輪驅動,為涼山學子量身定制“學習在東部、扎根在家鄉”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近日,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赴涼山州進行產教融合對接,探索“雙鏈條驅動—跨域互促—四維發力”的“224產教融合模式”,即教育鏈產業鏈雙鏈驅動,甬涼兩地跨域互促,政府行政部門、產業龍頭企業、教育主管部門、職業學校四維共同發力,為學生快速走向社會搭好育人橋。在寧波市教育局、涼山州教體局、越西縣委、越西縣教體科局大力支持下,學校與西昌市和越西縣兩家電商直播基地簽訂合作協議,同時企業成為學校的產教融合實踐基地。隨著甬涼兩地電商直播產教融合基地的揭牌,這一模式正式打通“技能培養—產業實踐—返鄉創業”全鏈條,是藍鷹計劃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振興”一次有意義的探索。
浙江省駐涼山工作隊掛職干部、涼山州教體局副局長吳勇在簽約儀式上從對口協作育人背景、產教融合深入推進之需和專業對接產業發展等方面強調了職業學校如何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希望以簽約為起點,校企協同探索“招生、培養、實踐、反哺”的新模式。學校和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課程、師資、教學項目、實習就業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將企業人才培養標準融入學校教育,定制化培養所需人才。簽約儀式分別在金陽電商直播飛地和越西縣縣府辦舉行。寧波市教育局職教處二級調研員衷發明、越西縣常委、副縣長繆成章、縣教體科局局長嚴亮、縣府辦副主任周斌、縣教體科局副局長金立峰、縣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馬海克呷參加會議。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副校長沈元代表學校進行簽約。
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在招生前期就一體化構建跨區域產教融合和對口協作培養探索不僅為涼山籍學生構建起“人才培養—項目式教學—實習就業”貫通式發展通道,以定向培養+返鄉孵化為周期,依托“教育鏈-產業鏈”雙鏈融合機制,聯合涼山電商直播基地全周期培育人才。學生在甬完成學習,返回涼山對口企業擔任技術骨干或創業孵化,實現“一人成才、帶動一業”。
更通過校企協同培養模式,有效破解西部地區數字技能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224產教融合模式”探索東西部協作“藍鷹工程”新路徑,、寧波龍頭企業共建“藍鷹訂單班”,課程設置直擊西部數字產業短板(如直播電商、跨境物流)。
與學校合作的金陽電商直播飛地和越西廣傳互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均有寧波直播基地作為依托,在涼山州跨區域布局和孵化電商及直播基地,為實現跨域實踐基地“雙落地”提供可能性。創新“東部實訓基地+西部反哺基地”雙平臺模式:寧波金陽電商直播飛地為學生提供前沿技能培訓,涼山越西縣電商基地則成為返鄉實踐主戰場,形成“學在寧波、用在涼山”的閉環。
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自2021年起接收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學子,截至目前共計招收93名。隨著224產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和推進,政府統籌協作資金、企業注入實戰項目、職校優化課程、地方提供返鄉政策,四方合力構建“無憂就業”體系。讓學生用所學專業回饋社會,為家鄉產業發展作出貢獻。(任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