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10日,紹興市機械(數控)大組活動暨宣國強、陳光明、蔡利鋒三個名師工作室聯合活動在諸暨技師學院順利舉行。
紹興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胡堅英、紹興市機械(數控)大組組長陳偉江、三個名師工作室的核心成員、諸暨技師學院的部分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邀請了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楊亞芳副院長、嵊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正高級講師黃亞東作指導。
本次活動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享、專題研討等活動形式,旨在挖掘紹興機械大組在教師教研能力、創新創業比賽及學生技能大賽、面向人人的豐碩成果,孵化優秀典型案件和教學成果獎,集聚全市機械專業群建設發展。
活動進行了宣國強名師工作室的授牌儀式。宣國強老師,正高級講師,諸暨技師學院機械工程系副主任,紹興市中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紹興市中職機械教研大組副組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委員,浙江省中華職業教育社社會服務工作委員會委員,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技術委員會理事,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黃炎培杰出教師獎、浙江教育年度新聞人物、浙江省專業帶頭人、浙江工匠、紹興名師、紹興市學科帶頭人、諸暨市人大代表、諸暨市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等榮譽稱號。宣國強老師科研能力強,主持省級課題15項、市級課題10項,并有多項課題獲獎。同時,指導師生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獎項9項、市級獎項20余項。成立紹興市名師工作室、諸暨市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紹興市跨界融合教學創新團隊各一個,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宣國強名師工作室”是2024年9月紹興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的市級中職機械名師工作室,活動基地設于諸暨技師學院。工作室由紹興名師宣國強領銜主持,工作室現有成員14名,分別來自全市7所不同中職學校和技工院校。工作室的宗旨是開展課堂展示、技能比賽、教育教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激勵教師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加快優秀教師向專家型、研究型教師轉變步伐;培養一批名師后備梯隊人選,提升其思想素質、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搭建有利于骨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打造全市一流的教師團隊,使工作室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輻射的窗口。
宣國強名師工作室聘請了紹興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胡堅英老師、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楊亞芳副院長為工作室導師,以更好的指導工作室的各項工作。
胡堅英老師強調,名師工作室無疑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卓越平臺。在這里,資深教師以其深厚的教學積淀、精煉的教學方法和獨到的教育理念,為年輕教師樹立了榜樣;而年輕教師則以他們蓬勃的朝氣、新穎的審美視角以及對新技術的敏銳把握,為工作室注入了無限活力。在這樣一個平臺上,無論年長還是年輕的教師,都能通過相互學習、深入交流、彼此借鑒,共同跨越個人成長的障礙,加速每一位成員的專業成長步伐。同時,名師工作室還肩負著示范引領與輻射帶動的重要使命,它將成為我們紹興市教育教學成果的璀璨展示窗口。我們積極邀請外部專家走進來,也鼓勵我們的教師走出去,開展跨區域的專業建設交流活動,以此吸引更多學校和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從而有效縮小教育發展的地域差異。為了明確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方向,我們確立了以研究和實踐為基礎的建設目標,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規范與標準,搭建了專業的教師培養平臺。我們以培訓體驗為基石,以專業引領為核心,以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為主題,以教學項目研究為載體,以培養對象的綜合素質提升為最終目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鼓勵教師勇于嘗試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探索適應新時代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策略,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貢獻力量。
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楊亞芳副院長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題為《中職教科研成果的凝練與表達》的專家講座。楊副院長從教科研成果的內在邏輯關聯入手,系統而深入地探討了教科研成果凝練與表達的核心要素。
她首先強調了教科研成果需要明確解決的主要問題,指出這是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研究成果價值的重要標準。接著,楊副院長詳細闡述了進行研究的方法和路徑,包括文獻綜述、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種科學方法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合理的研究設計來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談到研究成效時,楊副院長指出,成效的展示不僅要基于詳實的數據和案例,更要能夠清晰地反映出研究成果對于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她強調了成果凝練的重要性,即如何將復雜的研究過程和豐富的實踐成果提煉成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和傳播的表達形式。
整個講座過程中,楊副院長結合大量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教科研成果凝練與表達的關鍵技巧,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啟示,為推動紹興市中職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會老師紛紛表示,楊副院長的講座干貨滿滿,不僅增強了他們對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提升了他們進行教科研成果凝練與表達的能力。
紹興名師陳光明作講座《學以致用,創新賦能:創新教育與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有機融合》。陳光明老師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一系列生動且具體的融合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創新教育與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如何實現有機融合。
他首先強調了創新教育在培養未來人才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還能為他們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奠定堅實基礎。隨后,陳老師詳細分享了多個將創新教育融入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準備與實踐中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還揭示了他們在解決復雜問題、團隊協作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顯著成長。陳光明老師指出,技能大賽作為檢驗創新教育成果的重要平臺,促進了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革新,優化了課程體系,實現了教育與產業的緊密對接。他鼓勵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要敢于跳出傳統框架,勇于探索未知,將創新思維貫穿于學習與競賽的全過程,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展現中國職業教育的風采。
整場講座內容豐富、邏輯清晰,不僅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啟示,也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創新教育與技能大賽融合發展的深入思考與實踐熱情。
上虞區職業中專屠玲芳老師作課題《中職機械融合性實踐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研究》申報方案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匯報。屠老師的匯報內容涵蓋了課題研究的多個關鍵維度,如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課題已有研究基礎、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等,為與會者呈現了一個清晰、系統的研究框架,匯報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得到了與會專家和教師的一致好評,為課題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諸暨技師學院汪曌君老師作課題《產教融合下中職工美專業非遺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xx學院火烙葫蘆為例》結題報告匯報。汪老師從課題研究目的與意義、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課題研究發現與成果、課題的創新點與研究展望等方面做了闡釋,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切實可用的結題匯報思路,也為同類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收獲了與會老師的陣陣掌聲。
楊亞芳副院長為上述兩個匯報做了點評。
紹興名師宣國強作了精彩講座《育研同行,成長有徑》,分享了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研水平的方法,助力紹興市中職教育工作者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共同成長。宣國強老師首先強調了教育科研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專業教師可以依托名師工作室和機械教研大組這兩個平臺,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支持,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編寫、網絡同步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課題研究、教學能力大賽、信息化說課比賽、創新創業比賽、公開課、示范課等多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宣國強老師的這些觀點和方法,為紹興市中職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啟示,助力紹興市中職教育工作者們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花開滿徑,攜手共進,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共同成長。
“研”途花開,同行致遠。本次紹興市機械(數控)大組活動暨宣國強、陳光明、蔡利鋒名師工作室聯合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紹興市中職教育工作者們對教育研究的重視與追求,更展現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也為紹興市中職教育工作者們搭建了一個寶貴的學習與交流平臺,讓他們得以汲取新知、碰撞思想,更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投身教育研究的熱情與動力。未來,他們將繼續攜手同行,在“研”途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共同書寫紹興市中職教育的新篇章。(周媛珍 俞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