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是農耕的重要時期。在傳統習俗中,芒種之后,農民們會種植水稻。為了祈求秋天能有個好收成,人們會用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進行染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為了傳承這一傳統,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和暨北社區聯合開展“芒種主題活動”,通過親手制作這些富有象征意義的面塑,讓學生和社區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農耕文化和傳統節氣習俗。
芒種巧手,做饅頭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準備各種顏色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蘿卜汁等)用于面團染色。再由同學們分組進行饅頭制作,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五谷、六畜或瓜果蔬菜等形狀進行創作。使用蔬菜汁為面團上色,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品嘗手作,繪心得
同學們將制作好的饅頭放入蒸鍋中蒸煮,在等待饅頭熟透的過程中,社區里的老爺爺為同學們科普了如何看饅頭有沒有熟?水開后15分鐘,看蒸汽是不是直的出來,如果是直的出來那說明饅頭已經蒸熟,只要再燜五分鐘即可開鍋品嘗。待饅頭熟透后取出,同學們和社區居民一起品嘗并分享制作心得。各組完成作品后進行展示,并分享制作過程中的趣事和經驗。
校社聯動,送溫暖
最后,在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的陪同下,志愿者們帶著事先做好的饅頭,給社區里的快遞員、保安送上了手做饅頭,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情意。志愿者吳林偉說自己第一次到社區參與這些活動,下次有這種活動還要繼續參加。同時這個芒種讓其加深了印象,更加有利于中華傳統民俗的傳承和發揚,比單純的制作各類手作更有價值。
“春爭日,夏爭時。”愿同學們珍惜每一個“時”,享受每一個“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當作自己的責任,繼續追隨著夏的腳步,尋找中華文化之美!(黃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