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落下帷幕,在玉環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師生的努力下,學校舞蹈、版畫、立體造型、平面設計社團6個作品獲一等獎,收獲頗豐。其中,校靈之舞社的作品《最后的牧歌》(指導老師:顏冰峰)獲舞蹈類一等獎;20學前1班金書晴的立體造型作品《麻之舞韻》(指導老師:李顏婷)、20學前2班陳璐佳的立體造型作品《守護》(指導老師:袁安)、20學前2班曾晨的立體造型作品《向陽而行》(指導老師:袁安)、20家政班潘昱琪的平面設計作品《印象玉環》(指導老師:林旭環)、20學前1班周彩紅的繪畫作品《巷口》(指導老師:郭金淵)獲藝術作品類一等獎。
群舞《最后的牧歌》講述的是一群熱愛家鄉的蒙族兒女因為家鄉環境遭到破壞只能無奈地離開家鄉,在離開途中表現出對家鄉的留戀與不舍,雖然心中充滿熱愛,但面對現實的處境,卻無力改變而選擇離開家鄉尋找新的家園。傳達了人們對家鄉的熱愛和美好的向往。
立體造型《麻之舞韻》以麻繩為材料,利用麻繩的柔韌性塑造人物動態,以舞蹈動作為語言,在特定的舞蹈意象和情境中,通過人體富有的協調性、韻律感、姿態、造型、動作組合和動作過程來呈現作品的情感,以簡馭繁,生動傳神,以外在形象的塑造傳達內在的神韻,具有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用它們最美的姿態詮釋舞蹈的真諦。
立體造型《守護》選用石頭為原料,通過黏、貼、粘、合,從而塑造出軍人和摩托車的形象,軍人肩上扛著槍,捍衛著國家主權,守護著祖國疆土,用“無我”精神譜寫新時代強軍偉業的壯麗篇章。“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他們唯一的信仰。
立體造型《向陽而行》以廢棄的螺絲、墊片、門鐵、彈簧等作為選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組合塑造形象。在制作過程中結合人體的動態規律,用鐵圈表現出媽媽和妹妹的裙子,用廢舊接頭塑造出哥哥,再用彈簧、長鐵釘來表現他們的腳等。這件作品表現的正是一位母親牽著兩個孩子迎著陽光向前奔走的溫馨場景,母愛是渺小的,母愛也是偉大的,用鐵來塑造更能體現如鋼鐵般強大的母愛。
平面設計《印象玉環》主要以棕色線描的形式,描繪了月亮橋、海鮮面、坎門魚燈、火山茶、文旦、海山等玉環特色“名片”,并以鏤空的方式露出底下綠色的背景,點出了“印象玉環,海上明珠”八個字,使整個主題更加突出。表達了作者對于玉環這片土地的印象與喜愛之情。
繪畫《巷口》描繪了“我”站在巷口,見證了人們的匆忙與悠閑。晨曦中,陽光灑滿小巷,照亮為家人買菜的人。黃電線、滴水衣物訴說著雨季的來臨。早點攤的熱氣與問候交織,熙攘人群開啟新的一天。微風吹過,激起寒聲,急雨打亂人群,雨后天空灰藍,車輪聲清晰。老翁頭戴斗笠,拉著環衛車勞作,默默守護小巷的潔凈。“我”見證曦陽與夕陽,踏著光影,回到溫暖的港灣。
據悉,自1999年初創學生社團以來,玉環市中等職技校積極探索學生社團發展實踐,立足于本土,將“匯流文化,匯注精神,匯集才具,匯淬菁英”作為社團活動宗旨,利用學校的校內實訓空間和校外合作資源,打造特色化“HUI”社團品牌,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職學生社團建設路徑,即“四維三層五化”的群落化社團建設實踐。
如今,學生社團已經成為學校學生發揮特長、展示風采的舞臺,成為學生追逐夢想的一個重要平臺。近年來,學生社團頻頻代表學校參加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賽事,并獲得獎項。此次,獲得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的6項作品也是由社團推選而出。
接下來,學校將繼續探索與創新,希望通過發揮學生社團的力量,拓展學生素質、張揚學生個性、撒播自主創新精神,在促進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地發展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充分發現自己的特長,將學生“淬煉”為在各自專長領域有所建樹的菁英人才。(陳麗敏 陳泮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