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 “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各民族文化交流,彰顯非遺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杭州市上城區社區學院和中國計量大學聯動合作,將非遺課程送進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22級預科一班各民族學生學習了非遺粘土塑造和剪紙課程,近距離感受了傳統非遺文化。
2023年4月18日至6月2日,上城區“社區好老師”丁建華和上城區社區學院陳如平老師帶來了六節課。丁老師向各位同學系統介紹了中國傳統捏塑技藝的發展歷史、捏塑材料的區別、工具及手法以及相關作品成果展示。老師還詳細教各位同學如何捏塑,并且讓同學們合作,共同完成亞運會吉祥物宸宸。在丁建華老師的悉心傳授下,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捏塑的活動當中。
陳如平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剪紙的由來、剪紙的各種技法及注意事項,并且帶領學生由易到難,自己動手,剪出自己的作品。
課程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對粘土塑造和剪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艾克達·居來提表示:“此次實踐課程受益匪淺,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來自粘土塑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近距離地接觸讓我們了解到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于米提·阿布都瓦力說:“小時候剪過一些窗花等,剪紙并不簡單,需要一些耐力和技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接觸非遺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丁建華老師表揚了同學們的認真精神:“在網絡信息呈爆炸性的蔓延的當下,為了避免我國很多傳統技藝大面積消失,要靠這些青年學子成為非遺的見證者、傳承者和實踐者,讓非遺充滿真正的活力,真正地將捏塑非遺文化落實到實處,非遺文化才能夠傳承到更廣闊的地方。我希望各民族學生能夠了解和發展中國偉大的捏塑文化,保持民族文化連續性的血脈。”
陳如平老師被同學們的鉆研精神感動,表示希望能將非遺文化繼續送進校園,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此次系列實踐課程,同學們了解、學習了捏塑和剪紙的相關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活動以“非遺”為媒介,不僅使同學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接受非遺文化的熏陶,而且可以進一步傳播“匠心”精神,增強學生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共同保護文化遺產。
近年來,上城區社區學院打造“精品活動課程菜單”,面向全區域全人群推出290項特色系列課程,涵蓋非遺文化、勞動技能、科普課程、休閑課程、亞運課程等幾大類,致力于滿足居民日益增加的高質量、個性化學習需求。這些課程被送到大中小學校園、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讓每個人都能在家門口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提升素質、陶冶情操,同時也了解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杭州市上城區社區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