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異性的親近和愛慕是青少年在身心發展過程中自然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但是剛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狀態和社會性格都不成熟,容易產生“早戀”現象。如何指導和幫助青少年恰當處理愛與性的關系,日前,湖州中等衛生專業學校邀請作家、心理咨詢師黃梅寶為藥劑班學生開展了一堂青春期性教育課程,開啟了關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深刻思考。這是一次特殊的心理課,是一場關于文學、青春、愛情與性的思想盛宴。
黃梅寶,浙江諸暨人,作家,藥師,心理咨詢師,就職長興縣衛生健康局,從事衛生宣傳工作20年,發表衛生宣傳科普類文字300萬字,主持出版《長興縣衛生志》。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陸續有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作品發表。出版長篇小說2部,其中以長興縣明代元曲大家臧懋循生平為藍本創作的長篇小說《戲夢人生——元曲大家臧懋循》獲五個一工程獎。抗疫期間創作歌曲《花兒開時等你回家》在中國藍發布,點擊量達500萬人次。
黃梅寶老師以德國作家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導入,與同學們分享了小說中最熱烈、美好的愛情故事,并借小說題詩“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圣啊”,表現出對少年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的理解。
當理想照進現實,美好的愛情故事背后,卻可能有著殘酷的真相。接著,黃老師為大家講述了轟動一時的“北大包麗”案,以大量的新聞圖片、聊天記錄向同學們展示了包麗被精神“謀殺”的全過程,用包麗服藥自殺、牟林翰服刑告終的結果向所有同學表示:“北大包麗案件”不過是社會萬象中的一例,但作為一個沉痛的悲劇,它代表的是眾多青年男女對感情的錯誤認識、理解,對三觀的誤解。對于任何一個人而言,愛一個人的前提自愛、自重和自信。作為現代青年,可以選擇愛,也可以選擇拒絕,希望同學們要懂得自愛、學會求助、學會理性看待感情。
古人云:“食色,性也”。黃老師從中國文化傳統出發,將“性與性觀念、性與健康、性與原則”等方面向同學們講述了性在不同的社會、不同風俗習慣、不同人際關系中,表達著不同的意義,擁有不同的功能。強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應該慎重對待性關系,性的發生應該要基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希望同學們都能珍愛自己,本著“自尊自愛”“安全負責”的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伴侶。
擁抱青春,笑迎成長,在舒緩悠揚的音樂中,課堂進入了尾聲,黃老師向同學們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朝圣》,啟發同學們:不管怎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邁過的每一步,都在構建你的人生格局。
本次青春課堂,始終在熱烈、平等、活躍的氣氛中進行,同學們暢所欲言、表達觀點,時而新奇、興奮,時而感悟、沉思,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通過此次課程,同學們對青春期的愛情觀有了正確認識,懂得了如何在青春期正確與異性交往、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更進一步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好時光,努力學習,向陽成長。湖州衛校將繼續以“書香校園”建設為契機,以專業做燈芯,用真心化火苗,為正處青春期的孩子們照亮前行的路!(洪勤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