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刀一筆筆把江山櫻花‘留’住。一朵櫻花,要雕刻多少筆才能成形?”近日,衢州第二中等專業學校的非遺木雕與家具傳承創新中心熱鬧非凡,衢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江山市木雕非遺傳承人劉世華正在給該校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授課。
近年來,該校立足山區縣特色產業集群,創新“榫卯協同”育人模式,通過中職、高校、企業、協會四方協同,供需互補,共同培養與區域產業需求相契合的家具產業人才。“學校全力推進人才供給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成為相互契合的‘榫卯結構’,培養德、知、技、藝全面發展的‘現代魯班’。”衢州第二中專黨委書記、校長徐凌志表示。
從制作到設計
打造緊跟產業的“魯班學堂”
在衢州第二中專的木雕課程中,有關木雕的技藝學習只占據課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僅學習木雕技法,學生很難堅持。要通過課程創新,提供與眾不同的學習體驗。在課程中加入書畫、木雕等作品賞析,讓學生領略藝術之美,提升審美品位。”劉世華告訴記者,通過打造以木文化為核心的多元聯動專業陣地,學生可以依托木雕文化,拓展家具、建筑等木作部分的學習,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這正是本學期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木雕課程從選修課轉變為必修課的初衷——為學生審美與匠心的養成賦能。“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主要根據區域產業需要而設立,學校也正通過不斷拓展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徐凌志介紹,調查研究表明,現代家具設計與制造業需要的是既懂家具設計又懂市場、會溝通的專業人才。因此,學校以“設計”為切入點,引進木工制作、木雕等非遺技藝,與家具手繪、三維建模等現代設計手段相結合,打造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的“魯班學堂”課程體系,培養強設計、懂制作、會銷售的復合型人才。
翻看該專業學生的課表,除了木雕課程,專業課還有家具史、美術鑒賞、AutoCAD制圖等。在三年時間里,學生們不僅要熟悉各種家具材料知識、加工工藝,學會使用軟件繪制圖紙、操作家具制作機器,還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學習陳列設計、家具銷售,并了解最新的家具市場動態。
2021年,學校積極對接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貫通了該專業學生的升學路徑,五年一貫制培養解決了設計類人才培養周期長的難題,進一步夯實了專業人才成長之路。
從體驗到上崗
校企協同育人越靠越近
“在銷售時,要注意顧客的需求,他們究竟是看重家具的設計還是結構、工藝,介紹的側重點要有所區分……”上學期,江山歐派門業股份有限公司見習學生表彰儀式上,衢州第二中專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高二學生何慶瑤以“用心學和細心做”為題,分享了他在實習過程中的成長與感悟。一個月的見習期里,他每天要完成200次電話銷售。與他一起獲得表彰的還有袁文娜等3名學生,他們收獲了公司頒發的“入職綠卡”。憑借這張卡,他們將在大學畢業后優先獲得入職該公司的機會。
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課教師邵浩劍認為,在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正是企業需要的“在身邊、看得見的優秀員工榜樣”。“目前‘入職綠卡’的考評項目全部由企業自行決定,學校負責協助與指導,脫穎而出的學生說明在企業中已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邵浩劍告訴記者。
據了解,學校為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構建了“學生—準學徒—學徒—準員工—員工”5個階段的階梯式成長路徑。不同于以往的企業職業體驗,從準學徒期開始,學校便會與企業共同搭建課堂,企業骨干員工化身導師為學生授課,既有產品知識、溝通技巧的講解,又對學生每日所學進行量化考核,實現“教學+實踐+評價”一體化。
“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學生通過企業課堂的學習,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細的了解,有利于樹立專業成長的方向和目標。”作為家具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見習期間的跟班教師,邵浩劍全程與學生同吃同住。常有學生來找他傾訴,“例如,有學生對職業規劃很迷茫,卻不敢請教企業導師”。遇到棘手的問題,他會聯合企業導師與學生開個“茶話會”。借著這個臨時的“人生規劃小課堂”,“雙導師”通過實踐案例為學生解答:職業院校學生如何從當下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突圍而出?“硬”技能、“軟”實力如何齊頭并進?如何找準個人“精”定位?……不少學生的人生職業規劃也因此越來越明晰。
除了兼職上課,衢州第二中專充分發揮合作企業技能大師、杰出工匠的引領作用,開展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能大師結對活動,不少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在了校園里。據了解,該專業的時尚門業智能家居產教融合創新團隊被評為2022年衢州市職業教育創新團隊建設對象,基于專業建設的實踐案例——“場域共生、鏈式培養:中高企一體化破解山區縣家具人才培養‘卡脖子’困境的創新實踐”“德·知·技融合:中職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分別入選2022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全省職業教育德育特色案例。(朱鄭遠 徐麗琴 周 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