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以下簡稱“學院黨委”)充分發揮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專業優勢,對應設立“黨建指導員、智能提升員、體能幫訓員、美育倡導員、勞動教育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兩個先行”培育更多人才、提供更強支撐、貢獻更大力量。
德育鑄魂,“黨建指導員”為思政工作“補鈣”
學院黨委按照“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服務”的要求,持續開展“共建共享”黨建活動,與浙江省金華監獄聯合啟動黨史學習教育、英模事跡、廉政教育、法治教育、心理輔導五大課堂活動;與武義縣茭道鎮黨委結對成立黨建共同體和基層黨建學院;與金華市江南街道共建社區學院,把推進黨建工作與實現共同富裕結合起來,實現資源聯享、人才聯育、發展聯動。
各方共享思政師資團隊,按照“二級學院點單、工作人員派單、黨課教師接單”的模式開展服務,實現黨課教育精準化、個性化;黨員教師結對指導學生紅色理論社團,積極組建“初心講師團”“先鋒學子宣講團”;開展“光影杯”微電影大賽、思政微課大賽、“睿思建言”校園提案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智育固本,“智能提升員”為市域治理“賦能”
學院黨委按照“聚焦主線、分類負責、服務地方”的要求,助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依托人才優勢,成立金華地方文化研究院、金華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和金華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其中金華地方文化研究院為金華市首批社科培育智庫,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
學院高度重視“物質共富”與“精神共富”的統一,組織專家團隊專題調研“后陳經驗”基層治理模式、黨建融合促進共同富裕具體實踐,助力武義縣工業業態引入、文旅深度融合、鄉村產業發展、精神共富建設和人才引育留用等。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發動黨員教師下沉鄉村、社區一線,開展電腦義診、“科技改變生活”、普法宣講、法律援助、數字化改革成果展等系列活動。
體育強身,“體能幫訓員”為體育強國“筑基”
學院黨委按照“體教融合、全民健身、回歸社會”的要求,充分發揮體育的重要作用,在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和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將“金職悅跑”“校園馬拉松”等體育品牌項目做出更多文化效應,高規格建設“陽光跑道”,實現數據可視化、實時化,管理扁平化、網格化。
黨員教師發揮專業技能擔任“體能幫訓員”,向社區、鄉村推廣中低強度的健身運動,開展保健知識宣傳教育,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增強居民體質。定期開展氣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項目的社會培訓,為體育用具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為地方賽事組織、體育保健、健康宣傳提供有力支持,積極構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美育潤心,“美育倡導員”為文化自信“鋪路”
學院黨委按照“以美育人、潤美于心、致美于行”的要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線,打破學科界限,融合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武術等傳統美育資源,開發“氣韻生動”課程,形成立體化的美育新范式,實現多學科協同育人。目前,該課程已在“智慧職教”平臺上線,累計有130余所高校、機構學員參與學習,獲推薦參評國家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
學院積極開展“行走的課堂”系列活動,組織“人文湖邊詩社”、思政展演、經典誦讀、“人文微講臺”“周中下午茶”等,成立門類齊全的藝術社團,指派優秀的藝術師資定期指導,豐富美育內涵。開展美育活動進鄉村,用美的思維影響群眾、美的藝術裝扮鄉村、美的產品提升內涵,幫助鄉村開發當地獨特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提升產品的文化和情感附加值,以鄉村美育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勞育培元,“勞動教育員”為綜合育人“扎根”
學院黨委按照“把好方向、強化實踐、有機融入”的要求,構建“1+N”勞動教育課程育人體系。其中,“1”是對標《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勞動教育理論必修課。在“超星爾雅”“智慧職教”平臺新上線的“高職勞動教育”課程,深入挖掘“勞動四最”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增強勞動教育的感召力和說服力,目前已與70余所高職院校共享,在學人數超過6.5萬。“N”是結合專業特點,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根據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發展需要開設的勞動教育實踐課,成立“勞動別樣美”勞育工作室,開展“勞動別樣美”主題系列活動,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學院依托法學專業優勢開設“職場護法”課程,針對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初入職場時可能遭遇的困難提供必要的警示和相應的指導,為學生的職場之路保駕護航。(傅衛東 許俊俊 童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