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舒玲玲)“到2025年,實現每個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縣(市、區)都有一個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部(班)。”在日前發布的《浙江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被重點提及,同時要求探索殘疾學生統考單招制度和中高職一體化辦學。
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是殘疾兒童青少年將來平等地進入社會、站穩職場的重要倚仗,在特殊教育學校發展職業教育尤為重要。根據計劃,各地要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市域統籌,推動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具體包括:推進中等職業學校融合教育試點;支持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與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合作辦學;開展殘疾學生“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提升面向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功能。此外,還要鼓勵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支持普通高校、開放大學、成人高校等面向殘疾人開展繼續教育,暢通和完善殘疾人終身學習通道。
作為浙江健全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也是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穩步發展高等特殊教育的內在要求。按照部署,到2025年,我省將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互補、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殘疾兒童青少年基礎教育入學率達到95%,其中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99%、95%和90%;全省特殊教育學校將完成標準化建設;基本實現有需要的鄉鎮(街道)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為此,我省將按要求配足配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普通學校資源教師和巡回指導教師,同時加強對特殊教育師范生、醫教結合型專業教師等的培養培育和考評獎勵。
此外,計劃還明確要提供廣義的特殊教育服務,探索將注意力缺陷多動綜合征、學習障礙、智力超常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殘疾兒童青少年納入特殊教育服務體系的機制。要深化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深化特殊教育數字化改革,推動殘疾兒童青少年相關數據互通共享,提高殘疾學生評估鑒定、入學安置、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