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8月16日消息(見習記者 俞燁)日前,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巖河社區“薈彩巖河”數字平臺上線,未來“信用”將助力社區治理。
社區志愿者體驗使用“薈彩巖河”數字平臺(央廣網發 寧波市北侖大碶街道供圖)
據社區志愿者尹甜甜介紹,無論是參與志愿服務還是提交社區建設建議,都能掙到信用積分,還能到“信用超市”兌換物品。她用自己的信用積分兌換了一張兒童劇《冰雪奇緣2》門票。
據了解,“薈彩巖河”平臺已歸集7000余條社區居民的房屋信息,初步形成了基礎的人口房屋數據庫,日常人均訪問量突破1000人,成功完成2000余個居民注冊量,在轄區居民、商戶和企業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同時,該平臺開辟了農行兌換、聯通兌換、演藝福利兌換三大特色專區,陸續上架產品包含實物、電子券、權益類產品共計30余種,有助于進一步擴大信用積分商城對于居民的吸引力度,形成了可持續化的運營通道。
據寧波市北侖區發改局負責人介紹,數字巖河信用治理系統包括一碼、一平臺、一體系、N應用。一碼是指“巖河碼”,社區居民、商戶、企業在“薈彩巖河”注冊后,將獲得專屬電子身份證“巖河碼”;一平臺是指依托浙江省寧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寧波城市個人信用分“天一分”平臺等搭建的巖河社區智慧治理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誠信畫像”,同時也是各個信用應用場景的呈現載體;一體系是指巖河社區的信用評價及積分賦分體系;N應用則是指N個應用場景。
尹甜甜就是這個平臺的首批體驗者。通過這個線上平臺,社區居民、商戶企業在日常生活中即可累積信用積分,并用積分兌換相應服務,完成了一次信用“小循環”。
記者在巖河社區智慧治理平臺大屏上看到,互助任務正在滾動更新:“某某某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志愿者,加10分”“需要一個大的露天場地,懸賞積分10分”“幫忙修洗衣機,懸賞積分20分”……
巖河社區黨委書記陳紅萍告訴記者:“社區居民在‘薈彩巖河’上參事議事、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社會公益、平安學習均可獲得個人信用積分。而那些消防隱患、違規生產、違法違紀等失信行為被納入扣分項。”
事實上,信用積分已成為居民的“新財富”。除兌換物品外,信用積分還可用于金融機構授信業務,居民更便捷地申請社區“信易貸”,享受轄區內錯峰車位的信用共享服務、健康養老服務。創業者也可借此享受一定的創業空間和多方位的創業服務。
“信用等級越高,可享受的服務越多,優惠力度越大。而那些存在失信行為的居民,也可通過參與社會治理、參加志愿服務等方式找回信用分,實施信用修復。”大碶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信用協會顧問夏學民表示,信用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財富,更是一種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手段。通過信用資源的循環開發利用,居民在享受信用惠民政策的同時,又激發了自我管理的內生動力。“信用”正在成為推動未來社區和共同富裕建設的“最聰明中樞”,助力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