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要“高水平推進人的現代化,打造促進全體人民全面發展高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要夯實社會(社區)層面的基礎建設,更需要發揮全體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建立健全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的轉化機制,重新定義和規劃人的全面發展之路徑設計、目標重置,培育、激活每個人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終身學習的內涵與要求
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繼續教育處處長保羅·朗格朗向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提交了關于“終身教育”的提案,終身教育由此逐漸成為一種教育思想浪潮。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雖然一個人正在不斷地接受教育,但他越來越不成為對象,而越來越成為主體了”,揭示了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的思想演進。終身學習由五大支柱組成,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學會改變,這五大支柱都與人的核心素養緊密相關。
雖然各界人士包括教育界對于核心素養有較為多元的解讀,但基本上認為,核心素養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個方面。倡導個人做到終身學習,要通過學習獲得核心素養,這絕非限于青少年學生的層面,而應輻射社會各個領域,實現全員性覆蓋,并影響個體發展的人生全過程。
為實現終身學習奠定物質基礎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有物質保障。實現終身學習,就要在教育領域瞄準人的全生命周期,進一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近年來,浙江大力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實現基礎教育均衡優質、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創新打造“浙里優學”金名片,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成人教育到繼續教育,建立基本的終身教育體系。截至2021年底,浙江已建成19911家文化禮堂,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中覆蓋率達97%。浙江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3670平方米,居全國前列。數字化改革牽引全面深化改革更是取得開創性成果,在省政府發布的有關未來社區的建設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打造未來教育場景的實施方案,強調要搭建“人人為師”共享學習平臺,建設社區鄰里共享學堂、共享圖書館等。其后頒布的《數字社會未來教育重點場景工作指南》1.0版,更是結合數字社會的發展趨勢,給未來教育重點場景建設框定了“任務書”“線路圖”“時間表”。未來五年,浙江要更大力度建設教育強省,就必須堅持一切以人為核心,為進一步推進人的現代化、打造促進全體人民全面發展高地奠定物質基礎,創造學習條件。
推動實現終身學習的具體路徑
建立健全促學體制機制,在端正學風上下真功夫。在省域層面建議成立浙江省終身學習促進會,對促學、評學、考學、督學、用學等進行頂層設計,推進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地方立法,健全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轉化機制,推介好學典型和好方法。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要完善學習評價監督機制,把學習納入績效考核范疇,真正把理論素養和學習能力作為一種硬約束,把學習作為考核干部職工的硬指標。特別是黨政機關,對善于學習、活學活用者,既要敢用又要善用,尤其必須糾正理論素養好的干部只能“務虛”的用人誤區。要倡導實學恒學的良好學風,力求真下功夫、持之以恒。
革新學習理念,拓寬學習領域。學習不僅是個人事務,還事關隊伍建設,甚至關乎社會文明進步。剛出臺的全國首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綜合性地方法規《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促進條例》,將公眾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納入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這需要公眾通過終身學習,將社科知識普及內化為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以此拓展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的學習領域,提升人的全面發展水平。
苦學樂學并舉,創新學習方法。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涉及知、情、意、行的過程。首先,為學要多“知”,倡導多看、多問。其次,為學要厚“情”,厚植情感、興趣。面對充滿挑戰的學習活動,假如學習者沒有投入熱情,學習將很難持續推進。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習情感直接作用于學習者,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素。第三,為學要鐵“意”,要有鐵的意志,這是治學極為重要的條件和保障。最后,為學更要踐“行”,“知行統一、持之以恒”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終身學習需要培養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沒有鐵定的意向和堅定的意志,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難學有所成。要把學習當使命,自覺培養學習習慣,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講究學習方法,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張揚學習個性、體驗學習快樂。如探究式學習,把學習內容作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在做中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反思式學習,把思考作為學習的重要構件,開動腦筋、啟發自覺;互動式學習,發言討論、平等交流,觀點碰撞、相得益彰;共享式學習,人人參與推薦,共同欣賞作品,大家都來創意,一起享用金點子好主意;研學式學習,著眼于培養寬闊視野、戰略思維,養成以他山之石攻玉的能力,善于學習借鑒人類認知科學的最新成果,靈活化用行之有效的樂學方法,使終身學習成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內在需求。(屠關雄 闞閱 吳志翔 編輯 周宇晗)
【作者分別為浙江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小學生時代》雜志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