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浙江省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專項培訓會在甌海成功舉辦,會議由浙江省婦女聯合會、浙江開放大學聯合主辦,甌海區婦聯、甌海社區學院承辦。
浙江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陸英,浙江開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吉先,溫州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吳曉娟,甌海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吳雪梅,浙江開放大學終身教育處處長虞江鋒,全省婦聯、社區學院相關人員8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
吳雪梅常委在大會上致辭
虞江鋒處長以“立足社區、面向家長”為題,從對社區家庭教育的理解、已開展的主要工作、工作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四方面,就開放大學和社區教育系統開展社區家庭教育工作進展情況作了通報。
甌海社區學院以“立足社區小舞臺謀劃家庭教育新篇章”為題,從家庭教育會診室、共享法庭、掌上課堂、建設數字家長服務坊、推進甌海區家長聯合會、打造未來家庭教育場景等方面分享了經驗。上城、象山、安吉、義烏、常山、天臺、遂昌7家單位就開展縣域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推進社區家庭教育工作從不同角度作了交流發言。
張吉先副校長從統一共識,挖掘社區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價值內涵;加強互動,探索社區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實踐路徑;聚焦重點,形成社區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特色品牌三方面指明浙江省社區家庭教育建設方向。
陸英副主席指出:在社區家庭教育推進工作中,要對標《浙江省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推進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注重“四化”理念。一、強化主責意識,注重系統化謀劃;二、強化規范意識,注重平臺化運行;三、強化協同意識,注重社會化推進;四、強化品牌意識,注重數字化建設。處理好“三個關系”:試點與全域關系;共性與特色的關系;普惠與特殊的關系。
28日下午,培訓人員集中參觀了甌海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福工坊和新橋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站。
在甌海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現場參觀了指導中心的家長智慧補給站、中心工作室(咨詢室)、活動室等場所,了解中心隊伍建設、指導服務機制及運營模式,同時觀摩了甌海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匯報片。
心福工坊作為甌海區家庭教育協同基地,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培訓班在心福工坊進行了心理科普體驗,了解心理健康服務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的應用。
在新橋社區參觀了該社區“共享社 幸福里”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場景,現場有親子手工活動、“祖孫共成長”云直播課堂、“一老一少”托育、“共享廚房”等都融入了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場景中。
29日上午,浙江開發大學終身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家庭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博士吳思孝就《社區家庭教育協同發展的路徑與策略》,省婦聯家兒部副部長張康偉就《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實踐探討》做培訓講座,為培訓學員傳授了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工作路徑。
今年,甌海以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省級試點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新機制、新模式、新途徑,加快建成規范化、全覆蓋、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區婦聯聯合區教育局等7個部門出臺《甌海區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有序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在社區(村)常態化開展。不斷完善家校社協同共育機制,與區教育局、社區學院開辦家庭教育掌上課堂,為社區定制百余場點單課堂進行送教服務;與區人力社保局合作舉辦家庭教育指導培訓,為社會輸送家教人才;與區法院、檢察院等建立家庭教育會診室,為涉案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與區衛健局推出“慧養家庭”系列活動,為0-3歲嬰幼兒家長減輕帶娃焦慮;與區關工委推出“家庭成長自助聯盟”,助力家庭和諧關系;在心福工坊、海霞婚姻工作室等建立家庭教育協同基地,鏈接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持續科學供給。
打造“海鷗飛翔”家庭教育系列集成品牌,“專家面對面”“家教一點通”等項目深受家長喜愛;推出家庭教育“流動會診室”,輪流進社區開展一對一咨詢,把家教智慧送到居民家門口,隨著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甌海家庭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也為全區家長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