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凡報道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區域協同共建金海產業學院,精準破解產業人才短缺難題》案例入選教育部發布的“2021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單”。產業人才短缺是眼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普遍性難題,如何實現精準破題?記者來到浙江東方職院一探究竟。
找準區域協同共建的“指南針”
“由于產業布局和區域整體配套不健全等特點,導致企業用工成本高留人難、高技能人才數量短缺、人力資源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缺乏等問題尤為突出。”浙江東方職院校長王佑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技能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如何破解企業“引才難、育才難、留才難”這一痛點難題,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王佑鎂介紹,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浙江東方職院通過區域協同共建金海產業學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一是重構管理職能,統籌融合項目建設。由管委會、高校及代表企業組成校地合作指導委員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全面統籌轄區內與高等教育(或職業)相關資源和經費,設立產教融合基金,統一規劃包括專業、基地、師資、課程及評價、考核等在內的產教融合項目建設;
二是創新制定產教融合標準,促進校企資源共享流通。通過科學制定產業學院建設與運行管理標準、校企師資互聘互認標準、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標準等標準和機制,使產教融合標準化,推動校企資源互通共享。為金海產業學院學生推出“三三制”教學成本分擔機制,學員學習3年、畢業后與企業簽訂3年勞動合同,學費由政府和企業全額補助;
三是建立產教融合評價機制,形成多元閉環支持。從“政校企三元協同育人”視角對產教融合效果進行評價,把政府職能部門出臺的政策、執行的效果等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把培育學生、服務社會、促進就業量化指標等納入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把從全周期、多崗位、多形式參與職業教育貢獻度納入企業信用評價,形成對產教融合支持的正向激勵機制。
培育區域產業發展的“后備軍”
“我們要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人才蓄水池’的作用,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人力資源支持。”浙江東方職院產學合作處處長張小冰告訴記者,學校正在探索通過依托產業建學院實現辦學路徑特色化,著力于打造有特色的區域產業大學,目前以浙南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為核心,學校已經在溫州經開區建立了以“金海學院”為核心、“金海匠谷”省級實踐育人平臺、“金海量子云”在線大學等為“諸元”的產教融合矩陣,按照“廠中?!蹦J焦步藲W瓏電氣學院等9 家企業學院。
“區域發展形成的產業集群正是學校興辦專業群、實現人才培養精準化的重要導向?!睆埿”硎荆鶕隳袭a業集聚區三大核心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學校重點布局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特色專業群,新增工業設計、工業工程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技術等工科專業,以金海產業學院為載體,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人才精準共育、資源共建共享。
據介紹,依托區域優質企業資源,校企聯合創新推出了“雙元三段、柔性定制;輪崗頂崗、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路徑,依據崗位工種的復雜程度及企業用工需要,分類細化多種形態的現代學徒制或企業新型學徒制形式,打造“招工即招生”“就學即就業”“生產即教學”“線上與線下”有機融通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輪崗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企業崗位培訓等多種實踐環節,全周期、多崗位、多形式參與教學育人過程,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帶來的成效喜人。”浙江東方職院就業辦副主任谷蓓蕾介紹,利用產業學院為載體平臺,學校的就業率顯著提高,其中在2021年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質量培養調查中,該校畢業后一年的學生就業率遠高于全省高職院校平均數,2021年依托金海產業學院為產業園區定向培養了千余名金藍領,為地方產業發展貢獻了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