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院創新“黨建+課程思政”育人共同體
為了讓每一名教師都擔起立德樹人職責、每一門課程都融入德育元素、每一項教育教學活動都體現思政功能,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院認真學習貫徹《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積極構建“黨建+課程思政”育人共同體,融合推進國家高水平物流管理專業群、現代物流管理領域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浙江省首批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浙江省首批課程思政基層教學組織的內涵建設,通過“強機制、強團隊、強課程、強實踐”“四強行動”鑄魂強基,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譜寫新時代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四重奏”。
學院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當好“火車頭”,勤于作表率。1人及其成果獲評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學團隊、示范課程,2人分別獲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全國一等獎和省級二等獎;學院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教改課題1個,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研究項目5個、教學團隊2個、優秀教學微課獎2人、優秀教學案例二等獎1人、研修心得三等獎1人;教師全部完成課程思政輪訓;學院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果獲“學習強國”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10余次。學院黨總支榮獲“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黨建引領強機制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共建、共享、共創”的原則開展黨建共建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協作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圍繞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總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雙方基層黨組織的優勢條件,以加強雙方基層黨組織和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新力,實現以共建深化創新、以創新推動發展,打造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樣板。雙方互贈課程思政案例與思政課程教輔書籍85冊,開展共建交流活動4次,青年教師代表8人次分享黨史與課程思政學習心得,聘任6名思政專業教師為課程思政導師,共同組織5門示范課程公開互聽評課,共同開展“清廉經院”講座,共同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共同組織開展社會實踐。
名師引路強團隊
學院堅持“教師是課程思政發展核心動力”的理念,成立國家高水平物流管理專業群課程思政載體與方法創新團隊,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思路,組建思政導師、專業導師、職業導師、素質導師協同育人共同體,加強思政課堂、專業課堂、實踐課堂、素質課堂等環節的融合銜接。搭建主題黨日、專題研討、集體備課、參觀走訪等鮮活載體,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國家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負責人、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黨員教授吳慶念,國家供應鏈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指導者、浙江省技術能手、黨員副教授張啟慧,國家物聯網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國家技術能手、黨員教師劉觀生等帶領專業團隊建立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室,不斷提升以課程負責人為核心的團隊教學水平,形成以老帶新、協同備課、共享成果的“傳幫帶”氛圍,使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創新完善。
內涵引導強課程
學院高度重視以示范課程為引導,實現課程思政內涵高質量發展。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突出智能商務背景下供應鏈集成服務領域人才培養的時代精神,發揮國家精品課程“物流管理綜合實務”、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經濟管理基礎”、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供應鏈管理”、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課程的引領作用,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開展課程綜合實踐與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厚德載物、流通天下”的職業情懷。
項目引入強實踐
學院以教改項目、競賽項目、研究項目、培訓項目“四個項目”聯動引入課程思政育人“大場景”,帶領全體教師增強“三全育人”理念,深耕細作,開展課程思政論文征集活動,匯編為20萬字的《厚德載物 流通天下》課程思政論文集,編寫《課程思政案例集》。邀請全國物流行業勞模、省杰出工匠等建立勞模工匠工作室,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貫穿課程教學各環節。組織開展“行走中的課程思政”系列活動,組織師生走進企業感工匠精神、走進茶山思廉潔文化、走進展覽悟紅船精神、走進鄉村看共同富裕,促進教師勤學勤思勤實踐,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
(張妮佳 吳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