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夕,北侖區大碶社區教育學院靈巖社區分院特于靈巖社區文化禮堂開展“黨群共建樹新風、文明實踐迎端午”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營造“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社區氛圍,共同弘揚傳統文化、歡度端午佳節。
粽籺香,愛加餐。東方欲曉,晨昏定省。捋粽葉、填糯米、壓緊實、固定、綁實......迎著初升的朝陽,北侖大碶街道靈巖社區的熱心居民和黨員一大早來到社區忙碌起來。待粽子包裹成型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迅速分袋打包,趕在飯點前作為加餐,送到在轄區愛心食堂配餐的老年人手中。這樣的加餐于老人們而言,并不陌生。三年前開始,元宵有湯圓、立夏有雞蛋……逢傳統節日,他們都能收到暖心的加餐。而這份溫暖就來自于1公里外的靈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這也是社區在愛心食堂基礎上啟動的“愛加餐”計劃。既讓居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增進了鄰里間的友情,又營造了為老服務的和諧氛圍,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為居民的另一個“家”。
艾葉香,香滿堂。仲夏端午,迎祥納福。端午過后,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靈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計生協會、文化加油站聯合開展“絲絲縷縷 ‘粽’有情”暖心活動,參加活動的居民們分工合作,裁布、穿針、繡花、縫制……一邊用心制作,一邊閑話家常。最后,一個個立體飽滿的“粽”形香囊就在大家的手中呈現出來了,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靈巖社區以節日為契機,開展既傳承傳統文化內涵,又符合社區實際的特色活動,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增進了居民們的交流融合。
繡蓮影,傳廉風。晚風徐徐,星光熠熠。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也為了將廉政文化浸潤人心,靈巖社區文化禮堂特安排靈繡坊這一非遺項目,再次在靈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之靈繡學堂體驗,繡娘們紛紛在織布上“飛針引線”,一根根彩色絲線施針勻細,通過她們的巧手,一幅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蓮花亭亭玉立于織布上,寓意“廉潔正氣”。將民俗歷史文化和廉潔文化融合一體,從細微點滴處入手,用實干詮釋初心,凝聚起群眾廉潔共識,打通廉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接下來,社區文化禮堂還將繼續開展這類活動,開發更多非遺作品作為為“我們的村禮”系列產品,同時將廉政教育融入了活動內容中,宣廉、倡廉、促廉,引領好黨風、好民風、好家風。
靈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黨建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營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區治理格局,形成鄰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葉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