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依托專業優勢,組建由政府職能部門、研發機構、企業單位和職業學校構成的智能制造產業職教集團,同時成立了“跨界協同創新中心”,整合行業、企業和高校的資源,為服務區域經濟、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搭建了廣闊平臺。
接軌產業新需求,助力新興產業人才培養
近年來,學校在專業(群)建設上先行先試,主動對接國際標準,積極打造智能制造專業群“金名片”。牽頭制定專業標準,培育名師大師團隊,建設“一館、兩中心、一基地”,通過打造實訓信息化、集成專業慕課資源、開展遠程教學支援等,成為省內乃至全國同類專業的排頭兵。
學校以原有核心專業為基礎,致力建設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智能制造專業(群)加實訓基地,陸續創建了工業機器人、無人機、增材制造技術、物聯網技術等6個新興特色專業(群)。
在學生的培養上,學校積極探索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和“三段式現代學徒制”。學校先后與歐琳集團、奧克斯集團、山能無人機等企業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有效實現了畢業實習與就業零距離對接。與此同時,學校以校企共育技能人才為新時代辦學理念,全面實踐第一年認知實習、第二年跟崗實習、第三年頂崗實習的“三段式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學生企業實習管理上,以校企“雙滿意”為目標,不斷優化“三段式”學徒制實踐,開辟了職業學校學生企業實習的有效路徑,積極打造校企合作“三聯”模式2.0版。
為全面深化“引企入校”改革,學校聯手奧克斯集團、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積極探索“院—企—校”合作模式。自2020年以來,學校與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簽署了校企合作戰略協議、職業教育縱橫貫通合作辦學協議,致力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辦學新模式,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
融入新職業場景,搭建數字化實訓教學平臺
為有效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提升實訓教學質量,學校對各專業實訓室進行了升級換代,全面實施信息化實訓教學。
如今,走進信息化鉗工實訓室,可以看到在每個實訓工位上都安裝有直播演示屏幕,這套數字化實訓設備能避免師生近距離指導。學生只要點擊屏幕,就可循環播放教師的教學內容,并隨時查找該內容的加工操作流程視頻。在學校無人機仿真實訓室,無人機專業學生正通過操作手柄、VR眼鏡、實景模擬結合教師的語言提示,在體驗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先后完成了無人機模擬飛行、無人機實操飛行及虛擬巡檢。通過仿真實訓,為提升專業實操水平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不到兩年,學校就有50多名無人機專業學生通過了‘1+X’考證考級。”專業指導教師崔海龍表示,學校目前采用的“模擬飛行+實操飛行+個別輔導”的實訓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了學生無人機操控的技能水平,提高了“1+X”考證通過率。
目前,學校建有數控綜合、機電一體化、無人機、工業機器人、國際商務等40余個校內實訓基地,實現信息化實訓教學的全覆蓋,為各專業學生的實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22年,學校智能制造實習實訓基地獲評浙江省職業院校實訓基地。
試點現代學徒制,打造校企合作“三聯”模式2.0版
學校首創了校企合作“三聯”模式,即在辦學中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與園區聯結。
近年來,學校與百余家企業長期保持著多種形態的合作聯盟,深入實踐“三聯”模式,并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形成了基于“三聯”模式的專業細分成功校企合作案例,如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專業的“五同聯辦”,即與企業共同實施專業調研,共同確定招生計劃,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負責實習就業;數控、機電等專業的“四位一體”,即以打造區域機械行業的人力資源、技術咨詢、技能提升和信息交互4個中心為目標,“四位一體”發展;計算機、動漫等專業的“三業合一”,即形成產業發展拉動就業需求,就業需求促進專業發展,專業發展助力產業提升的專業、產業、就業“三業合一”模式。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實現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有機銜接,為寧波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輸送更多更強的生力軍。
“我們所探索的現代學徒制,在學生實習、工學交替等方面是一種創新。實習生的出色表現進一步印證,我們所踐行的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是有效的。”王建華校長表示,“雙高”建設期間,學校的智能制造專業群實行“學生雙元教育、教師雙能培養、課程雙向貫通”的培養模式,聯合園區打造了“高標準、高技能、高薪酬”的人力資源,為寧波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探路先行。(王亞達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