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講座,我懂了,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細心觀察捕捉孩子的每個細節和閃光點,不吝嗇贊美與期望,讓他們更自信!”……2月18日19:00,浙江家庭教育云課堂準時開課,由杭州市臨平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高級教師蔡迎春帶來的“讀懂孩子,陪伴成長”直播課觀看人數超50萬,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使家長們受益匪淺。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高度,學習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掌上學成為常態,加強數字家長學校建設刻不容緩。
早在2018年,浙江就上線了浙江家長學校全媒體平臺,平臺緊跟時事熱點,上線了防沉迷網絡、升學指導、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等一批有真實事例支撐的課程,深受廣大家長和教師歡迎。2021年,省教育廳將“建成中小學數字家長學校1000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數字家長學校建設駛入快車道。
如何加快?怎么提速?在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數字資源部王炎鋒看來,首先要把平臺做扎實。很快,省婦女聯合會開發的《家庭教育圓桌會》《浙江家庭教育云課堂》,省精神衛生工作辦公室開發的《心理健康微動漫》、浙江教育報編輯部開發的《教育理想說》等一批其他企事業單位及群團組織錄制的優質節目入駐平臺,逐步鞏固壯大了浙江省數字家長學校共建共享聯盟,為之后提供更多豐富多元的指導奠定了基礎。
2021年,浙江省數字家長學校共建共享聯盟新增聯盟單位116個,累計開通浙江家長學校分平臺28個、數字家校課程空間134個,各聯盟單位向全省共享資源3000多條,訪問量550多萬人次。
去年9月省教育廳聯合省婦女聯合會在“浙里辦”App上線“家庭教育服務專區”應用場景,富有互動性的省級家庭教育直播課,讓廣大家長和教師大呼過癮。到2021年12月中旬,省級層面已累計向全省中小學專題講座18場次,訪問量超過550多萬人次。
記者了解到,除了用好省級平臺,各地各校還紛紛上線了“自選動作”。2020年,疫情暴發,學生大面積停課,居家時間拉長,家庭教育問題層出不窮。正是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一檔名為《幸福,我的家》的家庭教育品牌欄目走進了千家萬戶并一炮走紅,成為永康市線上家長學校的王牌節目。永康市家校合作研究指導中心主任程毓秀介紹,開辦以來,欄目組先后走進城鄉十幾所學校進行拍攝,所有的短視頻沒有專業演員,全由學生與家長本色出演,還原最真實的家庭教育問題,用真實的故事引發大家思考。去年以來,永康市更是創新思路,鼓勵普通市民自行拍攝剪輯反映親子關系的短視頻,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DIY短視頻傳播家庭教育理念成為永康線上家庭教育品牌的新亮點。
“課程短小精悍,有很強的實踐性。”寧波國家高新區信懋小學105班學生戴相濡的媽媽說,孩子曾有在剛拖好的地面上嬉戲摔倒差點導致腦震蕩的經歷,后來發現學校“綠色成長”家長課程一年級一月的課程主題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馬上點進去觀看,“課程將同類的隱形危險詳細羅列,想得比我們家長都細致全面,還設計了場景演練環節”。整套課程有6個年段72個家長學校微課程資源,配套72套智能檢測題。“家長們可以按月收看,也可以提早收看,甚至可以根據需求輸入關鍵詞收看。班主任會根據智能檢測的后臺數據評選出當月的好學家長,營造良性競爭的好氛圍。”校長顧可雅補充道。
此外,還有杭州的《家庭教育名師講堂》、寧波的《寧波教育大講堂》、溫州甌海的《家庭教育掌上課堂》、金華市西苑小學的《幸福家長成長微課堂》……云上一校一品、一地一特色呼之欲出。2021年,全省更是以海選方式評出100節家庭教育指導課、40個優秀數字家校課程空間,進一步激發了學校的積極性和原創性。
當前,全省約40%中小學(含中職)已建成數字家長學校。但快速推進中也暴露出個別學校存在“登錄過就算看過,看過就算學過,學過就算掌握了”“課程形式單向輸出偏多,互動參與偏少,深耕細做匱乏”等弊病。王炎鋒表示,這表明,線上家長學校在形成以知識普及為核心的課程化學習模式、以促進學習能動性為核心的活動化學習模式、以難點突破為核心的專題化學習模式、以緩解教育焦慮為核心的靶向指導式學習模式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下階段,全省將進一步迭代升級省級家庭教育直播大課表,重點面向鄉村學校和0~3歲兒童家長組織10場直播講座,重點面向山區26縣提升數字家長學校應用水平,推動各市、縣(市、區)中小學數字家長學校認定比例達到40%。(本報記者 金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