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葛玲燕報道 兩屆“振興杯”冠軍劉明杰前不久收到了“全國技術能手”的榮譽證書。第一時間,他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的陳老師。在他眼里,如果沒有陳老師的栽培,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績。
這位陳老師就是陳楚,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被稱為“冠軍收割機”。指導學生及青年教師參加國家級第十五屆、第十六屆“振興杯”技能比賽,榮獲3個全國冠軍、二等獎1個。憑借深厚的鉗工技術功底和獨特的教學方式,5年來共帶出國家級、省市級技能比賽獲獎學生29人次,劉明杰就是其中之一。其本人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首席技師、浙江省勞動模范、杭州市第五屆“杭州工匠”等諸多榮譽。
模具鉗工,是做模具的一個工種。小到手機里的電話卡卡槽,大到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涉及大批量生產的行業都離不開模具。
制作的模具與規定形狀、尺寸偏差越小,就說明這個模具做得越好。陳楚對這個偏差的底線是0.01mm。
0.01mm是什么概念?一般來講,一個成年人的頭發絲直徑約是0.08mm,模具鉗工的技術工藝要求誤差通常是不高于0.02mm,嚴苛的大型制造業企業對誤差的要求是0.015mm以內。而陳楚的這個自我要求,從他踏入鉗工行業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
1998年,陳楚進入三花制冷集團模具車間成為一名模具鉗工。2017年,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他成為了杭職院的一名教師。
自身技術過硬,但要教好學生可不容易。為了當好一名鉗工老師,陳楚積極向前輩請教,并參加各種教學方法提升培訓班、優質課堂聽課和名師講座等,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在《鉗工實訓》課程中,他將之前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按照企業的生產加工工藝模式來指導學生。通過三周實訓,學生中級鉗工、高級鉗工的合格通過率超過95%。
與此同時,他還通過下企業和自學,開發了《電火花加工實訓》課程,開創了杭職院《電火花加工實訓》課程模具專業實踐之先列。
具體到每個學生,陳楚又講究因材施教,“本來就挺自律的學生,我只要把他們的技術提高上去就好了;如果是一些比較貪玩的學生,我會管得更多一些。”在很多學生看來,陳楚既是嚴師,也是家長。
2019年“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首屆學生組比賽就是一次印證。從7月組建集訓隊伍開始,陳楚就帶領學生每天從早上8點練到晚上10點。“他讓我們什么都不用操心,專心比賽就行。”2019年筆者采訪正在集訓中的劉明杰時,作為指導老師的陳楚就站在邊上。這位身材魁梧的硬漢,手里拿著一大早去超市給劉明杰買的驅蚊水。“他說宿舍有蚊子,晚上睡不好。”當時的陳楚這樣說。
通過本次采訪,筆者從劉明杰處了解了更多細節:原來,當時為了陪學生集訓,陳楚放棄了2次療休養,就連在老家生病的父親,也沒有回去看望。
“集訓是單調枯燥的,學生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而我們做老師的,除了要在技術上做指導,還要在精神上給予他們鼓勵和陪伴。”陳楚說。眼下,他除了日常授課、帶學生參加全國各類比賽外,還積極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對接,幫助學生技能成才,找到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