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熟悉的敲門聲準時響起,朱奶奶知道,是社區里與她家結對聯戶的於偉忠來了。
“虞大哥今天身體還舒服伐?體溫多少?我已經幫你們家聯系好了醫生,待會兒上門來給你們檢測核酸哦。”
於偉忠是北侖區大碶社區教育學院靈巖社區分院的黨員志愿者,每天早上8點,他都會準時來到朱奶奶家,與老人隔著門板“對答”。因近期去過相關疫區,朱奶奶一家需要居家隔離。了解到虞爺爺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靈巖社區分院還聯系到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給虞爺爺“獨家定制”上門采樣服務。
靈巖社區分院位于大碶街道西南部,社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這里聚居著扎馬、干家、西山、綠化等12個撤銷村的遷建安置居民,常駐人口5100余人,流動人口5300余人。人員密度大,流動性強,社區疫情防控難度大。
此次疫情來勢洶洶,社區各黨支部微信群第一時間響應,黨員們紛紛報名助力社區防疫工作,尤其是之前參與過疫情防控的黨員,主動請纓再上“疫”線。按照地域,靈巖社區分院將轄區劃分成6個“敞開式小區”進行網格化防疫,正好對應6個黨支部。于是,“支部包保小區、黨員聯系管控戶”這一機制在社區分院校長賀丹的帶動下實施。
第一時間,靈巖社區分院的疫情防控“作戰圖”繪制產生,6個黨支部、186名“碶上先鋒”,分成6支“防疫先鋒戰隊”,包保6個小區。各自“戰隊”按職能再分為3個小分隊——專門上門摸排的“清查巡邏”小分隊、解決居家管控居民需求的“愛心敲門”小分隊,以及全程跟進人員管控的“健康監測”小分隊。
“顧阿姨,你要的雞蛋、蔬菜給你放門口了,社區還讓我順帶給你們帶些防疫茶包,記得拿進去。”一大早,黨員小李將昨晚采購的愛心物資放至居家人員家門口,為了不打擾他們休息,通過微信留言。
“老賀、老陳,你們把棋盤收一收,一群人圍著,這個特殊時期多不安全。過陣子我陪你們下個過癮!”黨員志愿者顧德裕每天帶著“清查巡邏”小分隊的老黨員們穿梭在街頭巷尾,排查人員的同時,引導居民們正確防疫。6支“防疫先鋒戰隊”在嚴峻的疫情面前成為最美“逆行者”,每晚8時,黨員們在各自支部群里匯報當日“工作”情況,各支部書記匯總情況上報社區黨委。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社區防疫工作井然有序。12月6日至今,靈巖社區分院共計摸排出96名疫區往來人員,并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疫情當前,我們要堅決做好小門管控工作,把防控措施和貼心服務落到每個小區、每戶人家、每位居民。”已連續“作戰”好幾夜的賀丹說道,“感謝戰友們,讓我們在抗疫‘戰場’上不孤單!”(葉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