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布的《關于公布2019年度省級社區教育實驗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浙社教辦〔2021〕13號文件中,大碶社區教育學院的兩項實驗項目驗收完成,分別是橫楊社區分院的《社區“漾·公益”打造青年志愿“三大服務”惠民生》和壩頭社區分院的《推進城鄉結合部社區居民垃圾分類養成教育的實驗》。
《社區“漾·公益”青年志愿惠民生的實驗》實驗項目由大碶社區教育學院校長王財定和橫楊社區分院負責人陸琪燕牽頭組織、實踐調研,傅春燕、陳維娜、汪珊伊和董靈靜分別指導、策劃和執行。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大碶社區教育學院以新市民青年的社會融合為切入點,深入走訪了解,聚焦青年公益,成立起一支由青年流動人口組成的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漾·公益”義工聯合會。通過這支志愿者隊伍的打造,形成基于志愿服務體系下的流動人口群體自管模式,以此建立“公益生活圈”,完成從生活、精神、社會地位、心理、文化等層面的現實融合,幫助他們真正成為城市的一份子。與此同時,轉變新市民青年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引導其為社區公益助力,為基層自治服務,從而實現個人融入與社會治理的“雙贏”。
《推進城鄉結合部社區居民垃圾分類養成教育的實驗》實驗項目由大碶社區教育學院校長王財定和壩頭社區分院負責人張維珍指導,周國偉、傅春燕、項婷婷進行具體實施。生活垃圾是困擾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突出存在的生態環境治理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要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雖然寧波市已經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但身處城鄉結合部的地區,在調研中發現,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學校及家庭垃圾混亂打包丟棄還是普遍存在。根據垃圾分類教育專題調研和與城市管理等部門座談情況,存在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重視程度不夠、居民垃圾分類知識知曉率低、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低等主要問題。因此,通過社區教育手段提高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讓居民對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成為學校研究的課題。
大碶社區教育學院將全力貫穿“共同學習、共同富裕”的宗旨;繼續深入實施和優化社區教育實驗,豐富社區教育內涵,提升社區教育質量;進一步加強對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的管理,做好優秀實驗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更好地服務城市文明、鄉村振興、民生需求等領域,先行先示,形成一批基層首創的創新經驗。(大碶成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