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中職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審活動在龍灣職技校舉行
日前,2021年溫州市中職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審活動在溫州市龍灣區職業技術學校永中校區舉行。31位老師先后亮相說課現場,最終8位老師進入上課環節。此次活動中,老師們依據新課標體現的教改理念進行專題教學設計,結合信息化技術,充分體現課改精神。
李哲以“一葉知秋”寫“最美秋天”,借鑒《故都的秋》和《秋》的片段,以投稿建議,添加文案,斷癥下藥“入秋”,以撰寫校園秋景,拍攝對應校園環境照片,參與《人物》“最美秋天”投稿“出秋”。
許丹妮以“一腔愁緒,悲盡三秋”為線,讓沉郁頓挫的子美遇見悲苦愁絕的易安,以數詞、修辭、意象、情感作為學生合作探究的主要問題,試將《登高》與《聲聲慢》比悲愁,并鏈接高職考微寫作。
章佩佩“以景顯情,入情品美”,聯讀《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兩篇散文,創設文化館征集插畫作品活動為情境,開展創作插畫,設計腰封活動,在“畫”“境”“情”中,以畫代析,以景顯情,擇景見人,體驗情感,對比閱讀,品讀語言。
朱優敏則創設了“龍職編輯部緊急會議”,以一封“陌生人的來信”提出三個主要問題——城市農村差別、愛情中男女差別、正常人與殘疾人差別,通過對《哦,香雪》《致橡樹》《我與地壇》的學習,開展書名與腰封的設計等活動,并引導學生掌握“勇敢的心”的真正含義。
李曉乒以“一種孤獨,兩種傾訴”作為比較聯讀的鏈接,以游戲的方式,快速回顧和檢驗學生對《祝?!分腥宋镄蜗蟮恼莆眨螒虼傥颍恢笇W生朗讀,聚焦“祥林嫂”形象,分析“孤獨”的內因與外因,以論促思。
歐陽貝璐的“指尖上的故事”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匠人命運的常與異。課堂以任務驅動,要求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創作“我身邊的匠人故事”。以三部分呈現課堂內容:話命運之常,會匠人;辯命運之異,明匠心;解命運之困,述匠心。
王海舟在教學中引入敘事學理論搭建教學支架,組織教學內容,從小說的敘事節奏出發,以《質量》《祝?!仿撟x為閱讀媒介,深入探討停頓和省略兩種手法形成的“快”“慢”藝術效果,對比“人物之死”的取與舍,從時代下的眾生相角度解讀作品主題。
金丹的“為什么是他”微專題展示了小說敘事視角的創新解讀,從《祝?!返谝蝗朔Q的有限視角中看到對亂象之中的沉重批判,在《哦,香雪》的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中看到對勇敢的心的溫潤贊美,以此激發學生為時代發聲的責任意識。
通過本次活動,中職語文教師深刻地體會到在新課標的引領下,當下中職語文課堂的形態正在顯示出更多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教師應深入對教材的研究,拓展創新教學方法,在不斷地探索和發現中砥礪前行。(楊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