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原動力”
2020年6月29日,是杭州市蕭山區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培育行動計劃啟動的日子。同一天,杰牌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牌”)的“五員合一”培訓班也如期開班,班里匯集了來自杰牌箱體智能、電機智能等工廠的100名一線產業工人,接下來的4個月,他們圍繞安全員、6S員、設備員、質檢員和技術員五種崗位素質進行全方位提升。那時他們還不知道,這個看似普通的日子將多么值得銘記。
變革:時代強音
“一切要從一場別開生面的‘歡送會’說起。”杰牌工會主席戴琴雅口中的“歡送會”,是公司在“五員合一”培訓前特地為廠里的35名老產業工人舉辦的,“這些即將退休的老一輩工人從杰牌創立之初就一路跟隨公司,在特定歷史時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我們迎接新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歡送會在杰牌的新廠房舉行,那里有一條由3臺機床、32個工位和540把刀具組成的FMS減速機生產線。和新老產線終將完成迭代一樣,新老產業工人隊伍的變革與交替成為了勢在必行的時代強音。
一種新的局面亟待打開。“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已成為箭在弦上的艱巨任務。為此我們先后引進了4名博士、6名碩士和百名本科生,從基礎上推進產業工人隊伍迭代升級。”戴琴雅介紹,杰牌還通過和北大、浙大等高等院校展開合作,解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企業智能化建設方案,并對“科學家+工程師+新工匠”的人才隊伍建設進行全面布局。
從制造向智造轉變,蕭山要依靠企業的智能化轉型,而企業則要依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隊伍。
搭臺:匠心學院
杰牌“五員合一”培訓班的成功舉辦標志著蕭山“匠心學院”正式進入實體化運作。杰牌電機車間主管謝頌其在結班儀式上對培訓成效豎起了大拇指:“‘匠心學院’為大家打開了格局、拓寬了思路,現在大家不僅對智能制造有了新的認識,在技能素質上也都有了全面的提升。”培訓過后,來自杰牌的60名產業工人獲得了“匠心學院”頒發的結業證書,其中2人取得了高級技能等級證書,還有37人取得了中級技能等級證書。
“匠心學院”是蕭山區總工會為優化產業工人培養環境而推出的人才培育平臺。其中,“五員合一”培訓屬于“匠心學院”下設“動力學院”的內容,培育的方向為適應蕭山產業發展的一線產業工人。此外還有培育“四新領域”技能人才的“技術學院”和培養應用型骨干人才的“提升學院”。
“工會搭臺、企業唱戲”,在蕭山,像杰牌這樣積極尋求產業轉型升級、主動提升產業工人素質的企業還有很多。精準培養支撐蕭山優勢產業發展的信息技術、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高技能人才,才能為蕭山的產改工作注入“原動力”。
創新:特色比武
蕭山打造特色比武品牌,圖為比武現場。
今年5月,智能制造技術——智能上料分選機構技術比武在蕭山舉辦。“這是蕭山獨有的特色比武,充分適應了本地產業發展的需要。”蕭山區總工會勞動和經濟部部長顧周興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特色比武并非個例,結合本地產業優勢和發展需求,全面升級比武項目和競技模式,積極打造體現時代特征和區域特色的技術比武品牌,已然成為蕭山在提升新興產業領域工人素質的一大創新。
近五年來,蕭山累計開展了技術比武51場,涵蓋項目29個,指導舉辦鎮街級技術比武565場,惠及全區職工111萬人次。今年也將圍繞“強技能、迎亞運、立新功”主題開展100多場技術比武,其中如民航維修技術、CAD機械設計、可編程序控制系統設計等特色比武,無疑將為新興產業領域工人隊伍提供廣闊的展示舞臺。
比武有創新,還需配套政策支持才如虎添翼。為此,蕭山區積極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保障——為區級技術比武第一名選手參與“蕭山工匠”的認定開通綠色通道。過去一年來,蕭山區認定了15名“蕭山工匠”,并將其納入“人才新政25條”,對其予以一次性獎勵1萬元、配套療休養等激勵政策。(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