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現代學徒制開班以來,訂單班的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都顯著提升,不僅能100%就業,還實現了高質量就業。”日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時裝學院院長陳海珍接受采訪時說。
高于婷和魯琪就是該校時裝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2018華羽金頂現代學徒班的學生,目前高于婷已經就職于杭州一家服裝企業,而魯琪也簽約果殼公司,成了一名服裝設計師。而按照正常流程,剛畢業的學生到企業做服裝設計,一般都是從設計師助理做起,試用合格后,才會被提拔為設計師。
浙江紡院2018級華羽金頂現代學徒班共有畢業生22人,目前已全部實現就業。而去年訂單班的第一屆學生也是22人,同樣實現了百分百就業。在校期間,他們就成了企業爭搶的“香餑餑”,甚至供不應求,有些特別優秀的學生還同時收到多家企業拋出的“橄欖枝”,并且被破格錄取為設計師。
“開設現代學徒班所取得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前些年,我們的學生設計作品脫離市場,產品轉化率低,單純用平時作業和期末成績評價,學生學習缺乏壓力和動力,同時也缺乏市場檢驗和成果評價,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在學校的設計與企業市場導向的設計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較長時間的就業磨合期,才能逐步適應企業工作要求。”該校時裝學院服設專業主任胡貞華說。
據了解,2016年,省教育廳等六部門發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公布了首批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名列其中。該校確立了7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名列首位,并于2017年與寧波華羽金頂時尚科技有限公司組建了現代學徒制班級——“華羽金頂班”。
“我們這個班是直接和公司對接的,上課的流程更偏向于企業的實際經營。所以大一一進來,就直接開始打版做衣服,第二學期就有與企業合作的設計項目過來了。”2019級華羽金頂現代學徒班學生胡佳益說。
“華羽金頂班”采用的是深度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課堂與工作室、教師與設計師、學生與學徒、作品與產品“四合一”教學。企業全程參與專業人才培養,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對胡佳益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她的直接感受,就是企業老師的課變多了,課堂因此變得更接地氣。
“特別是設計課,他會告訴我們,企業是怎么運用這個設計的,偏重于哪個方向會賣得更好,這些在學校里很少聽到。”胡佳益說。
“華羽金頂班”共遴選出7名優秀的設計師作為學生的企業指導老師,每一個指導老師帶3個學徒。
對于這些企業教師,胡佳益的同學朱菲鳳也有相同的感受:“平時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問題,在企業老師這里,他們會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因為他們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會用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來幫助我們理解。”
寧波華羽金頂時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原創服裝設計創新型平臺運營公司,公司每次面試新人時,CEO(首席執行官)宋祥說,他很少去看應聘者簡歷上的畢業設計,“我會直接問他,你衣服成本會不會算。或是直接給一件衣服,要求按這個款式,直接翻幾個版編成一個系列。”在他看來,實打實的操作才能考驗設計師的功底。
“一些學生會畫效果圖,但做出來的東西卻偏向舞臺秀款式,這些學生畢業后,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最起碼要待上一年,才能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從2009年開始,宋祥嘗試校企合作。目前,他們與浙江紡院校企雙方已共同開發出《成衣品牌產品開發》《設計師品牌產品開發》《服裝產品規劃》《流行分析與企劃》等16門課程,其中有以企業為主導的課程9門,課程標準的制定也引入了企業行業標準。
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形式,“華羽金頂班”的課程設置每一學年都進行動態調整,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找出不足,進行課程的更改調整,并及時與公司項目對接,形成整體連貫的教學內容。
校企共探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現了校企雙方共贏,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示范輻射作用更加明顯,社會影響、認可度廣泛提升。數據顯示,三年來該專業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服裝技能比賽、浙江省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等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152項,其中一等獎12項,同時現代學徒班項目課程作業轉化為企業產品遙遙領先,企業年均采納學生作品并投入生產達180款以上,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19年,華羽金頂現代學徒班校企合作專業教學案例獲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優秀案例。2021年,在金平果全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水平排名中,該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在158所同類高職院校同類專業中排名位居第一。(王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