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一批具備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及精神素質的鄉村工匠,需要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文化”的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干部隊伍。鄉村振興,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紅船旁的高職院校,立足地方人才培養職責和使命,圍繞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職教辦學優勢,積極探索實踐“育訓并舉 系統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路徑。
第一,政校行企協同合作,構建“四方聯動、協同培養”的育人機制。2014年和2019年,嘉興市相繼成立嘉興農民學院和鄉村振興學院,以嘉職院為主體,與二級學院一起構建“三農”人才培養組織體系,實行政府買單,在實施涉農專業人才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的同時,開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等為對象的農民大學生培育工程,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學歷,培育了一大批引領嘉興農業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校行企聯合成立產業學院,建設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構建協同育人平臺體系。明確校政行企各方育人職責,建立協同育人制度,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合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解決人才培養主體單一、人才植根性不強的問題。
第二,根據生源類型及需求特點,分層分類系統培養,實現“職業化、專業化、實用化”的育人目標。通過“學歷+技能+創業”的培養模式,“職業化”培育農民大學生,實施“忙農閑學、產學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積極探索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方式,把教學效果寫在大地上、把課堂教學搬到田野上、把創業創新實踐辦到農場里。通過“學訓分季、輪崗分段”等培養模式,“專業化”培養全日制在校生,建立“點群協同、合作育人”的組織體系與制度體系,順利開展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基于全產業鏈的“學訓分季、輪崗分段”的農業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培養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個性定制、模塊教學”的培養模式,“實用化”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及高素質農民,組建學校農業專家服務團隊和鄉土專家服務團隊,采取“課堂理論授課+基地實踐教學+訓后結對指導”的精準培訓模式,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帶得動”的農業產業發展帶頭人。通過分層分類系統培養,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針對性和適應性不高的問題。
第三,對接地方特色農業發展需求,開發“模塊化、本土化、系列化”的教學資源。針對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人才,分類定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針對校內師資實踐能力不強、缺乏生產性實訓基地、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聘請行業內公認的“土專家”及鄉村致富帶頭人等擔任兼職教師;針對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現代農業及地方農業的發展特點,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庫,邀請優秀學員參與開發本土化、系列化教材,豐富教學內容的載體和表現形式,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教學資源缺乏、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
【作者盧曉慧 系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