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專業教學成果展
校訓:厚德精技
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坐落于義烏市經濟開發區,是義烏市教育部門直屬公辦學校。多年來,學校在創建現代化學校的進程中思考、探索職業教育的核心,在“義商”文化引領下,秉承“厚德精技”的校訓,堅持“不同而和”的辦學理念,按照“圍繞市場轉,引領行業走”的辦學思路,面向社會需求,牢牢把握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開展涉及學校文化、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師資建設、產教融合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品質優秀、技能出眾、富有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文化引領
育德技雙馨型人才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而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義烏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緊緊抓住“雞毛換糖”歷史典故,挖掘、傳承義烏傳統文化,提取“義商文化”內核,發揚創新精神和實干精神,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
為培養德技雙馨、身心雙健的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在德育制度、德育課程、德育活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定了“先學做人后學藝,德育為首強管理”的育人共識。以德育輔導員制度為抓手,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以德育課程為基礎,開發4門德育系列校本課程,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以社團文化為跳板,開設社團、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符合個性發展要求的選修課程;以實踐活動為平臺,開展德育特色活動,其中“建魅力班級,育班級文化”被立項為浙江省中職德育品牌項目。
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主線,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專業發展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構建“三全五融”立體育人新模式。
多方聯動
建開放辦學新模式
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早已在創建現代化學校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開放辦學新模式,即“一心一意做服務,實現共建、共享、共贏,協同政府部門、高校、行業、企業同向發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三共、四同”服務模式。
引企入校,為產教結合提供可能。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服務社會”的辦學特色,大力構建以學校電商產學研中心、各專業實訓中心、技能工作室等為依托,推進行業、企業項目的合作共建,與行業、企業、高校聯合打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合作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服務社會,承擔職業教育新責任。學校致力于探索和實施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開放性辦學模式,開展校校、校企、校街道、校村的合作,師生積極參與城市創建、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職工再就業培訓、創業創新培訓、成人“雙證制”培訓、“互聯網+”培訓、電工技師證培訓、消防安全培訓,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市民整體修養和素質。
課程改革
創人才培養新模式
課程是學校發展的助推器,也是一所學校的立足之基,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從理論出發,以優秀課程理論為引領,通過“選修課程+必修課程”選擇機制、“工學交替”教學機制以及“做中學”學習機制,積極構建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1.以生為本,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為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學制、選擇專業、選擇課程的權利,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以文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為原則,開設必修、選修、校本等多元課程,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同時,架構“三鏈六群”鏈式課程體系,將課程建設實施與學生生活、企業、國際發展需求相鏈接,形成“思政課程群”“雙創課程群”“品質課程群”“工匠課程群”“藝體課程群”“實踐課程群”等六個課程群。
2.工學交替,構建產教融合新機制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以“現代學徒制”試點為突破口,引入義烏市餐飲賓館行業協會、義烏梓晨電商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入駐學校,與義烏市八婺飯堂餐飲公司攜手共建“八婺飯堂實驗室”,與陸港電商小鎮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與義烏工商學院開設SHOPEE(蝦皮)跨境電商創業班,校企雙方共定方案、共建課程、共培師資、共享資源、共育人才,多方探索以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
學校積極構建“體驗—見習—頂崗”全學程的“工學交替”專業選擇性課程教學機制,有效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現了有效教學,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例如,學校商貿類專業引企入校,與企業共建一個校企合作共同體,高一段新生進入義烏電商小鎮開展游學活動進行專業體驗學習,高二段學生進入大岳科技等電商公司開展工學結合進行跟崗見習,高三段學生進入電商企業頂崗實習形成崗位工作能力,從而搭建起“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人才培養路徑。
3.在做中學,打造人才培養新陣地
實踐操作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大學教育的典型表現,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學生提供全流程、多崗位、生產性的工學結合實訓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實踐技能,在模擬崗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實踐、團隊合作、市場營銷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創業意識得到了增強。
學校建設了電商園、烹飪技藝園、創業孵化園、消防安全培訓中心,建有誠智影視傳媒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工美工作室、平面設計工作室、虛擬現實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全流程、多崗位、生產性的工學結合實訓環境,實現了辦學資源共享、專業師資共育、課程資源共創,以產帶學,以研促學,完善工學交替,創新實訓組織形式。
近3年來,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創業創新實踐活動,全校80名教師參與到創業教育活動中,近3000名學生接受了創業教育,累計開出網店300余家,組建模擬公司100多個。學校成為“浙江省企業職工培訓示范基地”“浙江省中職學生創業教育基地”。
4.智慧教育,培養數字型工匠
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發布和部署,數字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未來的產業工人必須具備數字技能與素養。
為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數字型工匠”,學校投入750萬元資金,優化智慧管理,創新信息化教學模式,架構智慧校園體系。推行平板教學和精準教學,搭建學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網應用平臺,構建“互聯網+智慧實訓”混合教學模式,形成“一專業一特色”。建成烹飪智慧實訓室、微課制作室等新型智慧空間,烹飪智慧實訓室集實訓管理、視頻互動、資源建設為一體,實現線上翻轉學習、學情精準分析。建成三個重點專業(機電、電子商務、國際商務)的立體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開發新形態同步課程29門、微課350余節,應用虛擬仿真教學軟件12個,實現了與全省相關職校的資源共享,有效發揮了專業辦學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師資發展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教師隊伍的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核心。為培養“精湛的、有水平的、了解社會需求的”專業教師隊伍,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實施“厚師德、精技能、展風采”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創生“雙師三力”(理論教學力、實踐操作力、教科研能力)教師專業成長新路徑。
在師德師風方面,學校組織師德師風專項培訓、“我為學校建言獻策”等活動,營造“重師德、樹師德、頌師德”的濃厚氛圍。教師年度考核始終堅持師德優先及一票否決制。
在理論教學方面,學校實施“青藤”培養工程,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培養分別實施“藤小青”“藤中青”“藤名青”培養計劃,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匯報課、優質課等活動,將結果列入年度績效考核指標,作為教師聘用、聘任、晉級、評優、獎勵的必要條件。
在實踐操作方面,學校積極探索高層次教師培養模式,大力實施以“樹名師”“培能師”“育雙師”“引技師”為重點的“四師”教學團隊建設工程,聚焦骨干隊伍建設,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結構優的教學創新教師團隊。其中,在培養教師動手實踐能力方面,采用“引進來”“走出去”雙向奔赴策略。一方面,引進企業(行業)專家、技術骨干、能工巧匠組成“技藝精湛、善于指導”的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推進教師下企業掛職制度,通過企業實踐,學習新技術、新工藝,了解社會需求,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學校倡導由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優秀班主任組成主干成員,每年開展課題研究、示范課、技能展示等活動。近年來,教師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技能(教學)競賽和科研成果評比中共獲獎221人次,位于金華市學校前列。
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在創建現代化學校的進程中,立足現代職業教育新理念和培養目標,構建專業化教學模式,實現多方聯動,產教融合,工學交替,堅持走專精尖道路,打造出現代化職業教育的品牌和特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任偉躍 王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