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職院探索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今年的夏天比以往都來得早一些,早上8點左右,金華市金東區東關社區就熱鬧了起來,居民們奔走相告:“專家來了!專家來了!”原來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黨委“醫心向黨·醫路領航”健康公益進社區服務隊走進東關社區進行義診,而今年是他們組織義診的第20個年頭。
2019年,金職院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A檔建設單位。日前,學校相繼成立金華市鄉村振興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退役軍人學院,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作為一所地方綜合性高職院校,金職院努力建設成高水平的區域服務型院校,服務于國家戰略,對接好區域需求。為此,學校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探索構建‘產教利益共同體’新格局,讓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金職院黨委書記王振洪介紹。
《求是》雜志刊文評價金職院“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教學、科研改革之路”,王振洪將此概括為引領新時期高職人才培養改革的“金職范式”。
海歸博士把實驗室搬進車間
經過慎重考慮,朱日明決定加入金職院機電工程學院。“金職院最打動我的是,我的專利技術不再只停留在電腦里,而是能轉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在東京大學攻讀完博士后,朱日明帶著核心技術——高速高壓柱塞泵,來到金職院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這里是全省首批高等學校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之后,他利用學校精密加工場地及設備平臺,發揮技術團隊的攻關優勢,主持研發的小微型高壓高速柱塞泵產品已申報5項專利。作為國家高水平建設專業群,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集聚了國家“千人計劃”等省部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20余人,建有的汪衛華院士工作站、液壓動力研究所等高端科研平臺在國內液壓關鍵元器件、非晶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而這背后的支撐力是,學校自上而下在體制機制上的大膽“破題”。“以往的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存在很大局限性,因為主動權不在學校。智能化精密制造產教園是產教深度融合的一次嘗試,學校和企業成立合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學校實行一體化管理。”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戴欣平說道。
兩家人變成一家人后,權利義務更加明確。2019年,學校占股25%的浙江星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去年,金職院航空維修培訓中心獲得了國家民航總局頒發的CCAR-147培訓資質。“有了這個證,職業上升通道更加順暢,工資也能漲一大截呢。”來自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沈志鵬拿到證后高興極了,他參加的這一套培訓課程,就是在金職院老師參與下完成搭建的。
“你看,我的實訓設備是真飛機!”第一次上實訓課的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學生興奮壞了。依托產教綜合平臺,金職院機電工程學院梳理專業體系。“我們明確部分專業退出機制,新增了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進行更加針對航空產業鏈發展實際和人才需求的專業建設。”戴欣平說。
此外,學校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產業,建立十大專業群,打造出“產學研訓創”一體化的產教融合平臺。在“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思路引領下,金職院的產教融合實現實體化升級,校企合作建立起12家集課程建設、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為一體的產教利益共同體。
“種葡萄男孩”“養豬博士”的逐夢路
沈星宇話不多,只有談到種葡萄的時候才會多講兩句。他的父親種了30多年的葡萄,管理著106畝葡萄園,靠著種葡萄的收入將兒子供到了讀大學。高考報志愿時,一向溫吞的沈星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園藝技術專業。
“我喜歡種葡萄,理想是種出品質高的葡萄。”在被問到是否想超過父親時,他害羞地笑了笑,“目前還有點困難,但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沈星宇沒想到,父親這位“老行家”會和學校老師來一場“夢幻聯動”。去年疫情期間正好遇到春耕備耕,他正愁一些技術難題沒法解決,園藝技術專業的教師方勇利用釘釘直播為其開展技術“云”指導,“裂果和葉子壞死是由于缺鈣引起的……”
父親成了沈星宇網課的“旁聽生”,他一邊認真記筆記,一邊感嘆老師的專業知識強,“孩子跟著這樣優秀的老師學習,我很放心!”
在農學院,有一個專業的畢業生起薪在全校是最高的,在全省同專業中也名列第一,就是畜牧獸醫專業。這里有位大名鼎鼎的教師,他叫李君榮,人稱“養豬博士”。
一個電話打一個下午,對李君榮來說是尋常事。“有一次,一只母豬難產,地方太遠我來不及趕去,跟農戶視頻電話打了6個小時,最終母豬和小豬仔都平安,掛了電話,我一身汗。”李君榮笑著說,跟傳統觀念里的獸醫和博士形象都不一樣,李君榮更像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
2020年,他率領團隊參加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獲得一等獎。團隊由3名博士和一名碩士組成,拍合照時,只有他們是背過身的,露出了T恤衫上的“只為養豬人”幾個字,可愛又有趣。
“不能在黑板上種田,要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探索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路子,使學校像企業、教室像車間、課堂像工段、教師像師傅、學生像學徒、教案像圖紙、作業像產品。”王振洪連用了7個比喻,生動詮釋了金職院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老一幼”解社會“燃眉之急”
金職院護理專業學生的上課地點很特別,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病房”中。醫學院整個大樓就是一所仿真醫院,每一間教室都是一個仿真病房。最近有一個讓學生興奮的消息,金職院附屬醫院即將動工,以后醫學生的課堂會搬進真正的醫院。
針對當前社會老年人護理專業人員缺乏、質量不高等問題,金職院勇挑重任,醫學院護理專業動態調整課程設置,增加相關教學內容,開發護理專業(老年護理方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救助老弱是醫學生的本分。”00后女孩李沁園認為這是一份有愛的職業。
走進金職院附屬幼兒園,小朋友的歡聲笑語迎面撲來。“大哥,你來了!”這種打招呼方式,王添帥已經見怪不怪了,笑吟吟地跟他的“小弟們”問好。王添帥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班2020級學生,他驕傲地說:“畢業后,我要做一名幼兒園老師”。
“跟孩子們在一起很開心,他們叫我‘大哥’,把我當朋友,我感到很幸福。”零基礎的王添帥進入大學后,學習了鋼琴、舞蹈、聲樂等課程,打開了他的新世界。之前對職業生涯的迷茫一掃而光,現在他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規劃。
據了解,師范學院還開設早教專業,培養能夠從事0~3歲嬰幼兒保育、家庭教育咨詢與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探索學前教育專業群與幼兒園一體的‘園校’融合發展模式,開展學生‘走園’實踐教學,成立學教研共同體、兒童發展研究院和家長學院,共同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師范學院院長王理凡介紹。
金湖畔,晚霞映照。王振洪用“愉悅”和“體面”兩個詞,對學生們的學習和就業提出期許。(劉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