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春光正濃,新工社區嶄新明亮的活動室內,一堂面向老年人生活的“微更新”——智能手機課正在進行。此次活動是杭州市上城區社區學院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聚焦民生,主動作為,針對社區中對智能手機使用有強烈需求的黨員及群眾,提供解民需,助民生的教育服務。
“請大家打開手機界面,找到一個時鐘符號,右下角有個計時器,設置好時間就可以計時了。”《認識智能手機》是上城區社區學院在新工社區開設的第一課,由黨員教師李費菲主講。李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大家一些簡單便捷的手機功能,貼近居民生活,實用,接地氣。
課堂上,四十多位學員認真記筆記,跟著操作,課后還要圍著老師“個輔”,在場的黨員助教也幫助解決問題,學習氛圍濃厚。
“歲數大了,不學習,跟不上這個時代了!”“不學,生活太不方便!有時候孩子介紹的手機功能也不詳細,在這里聽課,老師講得不僅詳細還耐心。臺下還有助教輔導。即使跟不上,也沒關系。”有的學員表示,雖然自己平時經常用手機,但還是很希望能系統地學習;有的學員不僅自己積極報名,還動員身邊的鄰居朋友們來學;有的學員說“只要手機班開,我就一直學下去。”最令人感動的是一位95歲的老壽星也來到現場,老人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也認真學習了手機課,成為“活到老,學到老”的身邊榜樣。
隨著時代的發展,智能設備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在這智能化時代的浪潮中,老年人被邊緣化,逐漸被智能產品拋棄,上城區社區學院本著“民呼所學 我應所教”的宗旨,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優勢,自2016年起開設《玩轉手機,智慧生活》課程,努力提升老年人數字科技運用能力,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融入“智慧生活”。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在此精神的指引下,上城區社區學院加大力度,以“數字賦能 智慧助老”為主題開展上城區老年人智能技術日常應用普及行動工作。
學院黨支部也大力支持該行動,黨員領銜,全員參與,學院現有25位老師參與到智能手機授課中,他們根據智能手機功能多樣、界面多變的使用特征以及老年人的想學易忘、適應力弱的學情特點,通過同屏教學、編印學案、雙教指導、小組互助等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老年人提升智能設備運用水平。截至2020年,智能手機課程共計開設強化班9個,受益學員350余人,手機課程送教進社區100余次,受益老年市民2000余人次,整體滿意率達95.8%。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僅要“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學”、“老有所獲”,在實現自我的道路上實現“老有所樂”。上城區社區教育融合社會治理,在為老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王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