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東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城市客廳”,一場2018級木雕專業畢業作品展吸引了諸多關注。學生的創作激情和創意妙想,賦予了東陽木雕這項古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輕而時尚的面貌。行業大師、企業工匠紛紛前來為展覽“站臺”。
“真沒想到,這個展覽居然辦了10年!”東陽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陳君梁頗為感慨。自從2009級木雕專業學生舉辦了首屆畢業作品展以來,這個展覽年年如約,未曾缺席。第一次前來觀展的陳君梁對學生的才情和技藝贊不絕口:“學校把木雕作為特色專業精心建設,教學上涵蓋了木雕、剪紙、繪畫,通過文化與技能教學雙重打磨,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之人,真的非常不容易。”
作為東陽木雕紅木家具行業的管理部門負責人,陳君梁多年關注東陽木雕人才培養。他說,目前正值東陽木雕紅木家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迫切需要新生代融入。2017年、2019年,東陽市舉辦中國紅木家具雕刻職業技能大賽,陳君梁是大賽工作人員之一,親眼看到該校優秀學子在大賽中大展拳腳,他直言“后生可畏”。
對于這個班,該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盧干有著別樣的感情。2018年8月,他和這個班的學生同時來到東陽職教中心。兩年半時間,他陪伴并見證著學生們的成長。在盧干看來,這是一屆多才多藝的學生,除了會木雕,他們還會剪紙、繪畫,擁有各項技能。
學生單廬盧的母親當天也來到了展覽現場?!昂⒆又锌汲煽儾焕硐耄x擇了職校。兩年半時間,我收獲了一個全新的孩子?!边@位母親說,之前女兒對木雕并沒有特別的印象,因為有一點美術基礎,就報了木雕專業。但僅僅過了半年時間,單廬盧就告訴母親:“我喜歡這個專業!”
從原先的無感到后來的喜歡,單廬盧走過一段艱難的歷程。接觸木雕的第一關是磨刀,每天磨一個多小時,她經常是早晨4:30就起來磨,手上都磨出了水泡,但也因此了解到各種雕花刀的性能。憑著這股韌勁,她初試牛刀就獲得了教師表演。“第一次動刀是雕刻云朵,因為熟悉工具,對云朵的造型觀察比較仔細,毛坯打得比較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绷己玫拈_端堅定了單廬盧的學習信心,學校開設的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她在艱苦中感知到精致的美好?!拔視谀镜襁@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眴螐]盧說。
“這批學生比較特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學習的節奏?!痹撔K囆g旅游學部負責人鄧玉榮說,以往每年四五月份,學校都會組織畢業班學生到簽約的大師工作室實習并完成畢業創作,去年因為疫情防控學生只能在校內完成畢業創作。為此,學校增加了木雕實訓課和剪紙課,要求每個學生在創作木雕作品之余,再創作一幅剪紙作品。
“剪紙分兩塊,一塊是剪,一塊是刻,剪是指剪出輪廓,再用刀刻出細節,所以很考驗刀功和造型?!奔艏堉笇Ы處熀瓮φf,考慮到畢業作品均是木雕,色調太單一,加入剪紙技藝可以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與此同時,美術教師單沈科還指導學生創作了一批素描和油畫作品?!疤焯旖佑|這些美的藝術,難怪單廬盧會發自內心地喜愛上這個專業。”鄧玉榮說。
然而,舉辦了10年的木雕展如今也面臨困境?!白畲蟮膯栴}是如何讓學生留在這個行業?!标惥赫f,只有當大部分學生愿意留在這個行業發展,木雕專業的辦學才是真正成功的。他認為,除了讓學生從內心樹立對行業的認同感,還需要政府、行業為他們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他們留下。學校也要注重培育木雕專業學生的跨界融合、市場營銷技能。
“從這幾年的展覽情況看,學生的技藝一屆比一屆好,木雕專業的教學正漸入佳境?!闭憬」に嚸佬g大師陳一中曾擔任東陽木雕技校校長,學校停辦后,他一直很關注東陽職教中心的木雕專業。兩年前,他的工作室成為該校現代學徒制實訓基地。在他的帶教下,幾名學生選擇留下來,跟著他繼續“深造”?!皩τ趲Ы痰膶W生,我不僅教給他們木雕技藝,還會對其進行藝術熏陶,以自身從業經歷影響他們。木雕創作是艱苦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标愐恢姓f。
“事實上,木雕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很好,東陽有著龐大的木雕產業,倒是有些學生無法適應社會轉型期的巨變,容易見異思遷?!编囉駱s認為,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必須考慮在學生專業技能養成的同時,強化職業心理建設,把學生的專業認知從單純的技藝學習提升到文化傳承高度,喚醒文化自覺,確立文化自信。
多年來,學校堅持聘請原東陽木雕總廠的老技工擔任實操教師。在踐行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強調讓學生堅持東陽木雕技藝精髓,同時跟著大師學習創意理念。學校還將木作坊、木雕實訓教室、雕花展廳在空間布局上連成一道木文化長廊,打造以木文化為核心的多元聯動專業陣地。盧干說道:“以木雕為支點,以木作為輔助,把課程從木雕延伸到木作,涉及家具和建筑,這樣的融合不僅為東陽的木雕紅木家具國家級特色產業培養了寬口徑人才,也是解決產業痛點的路徑?!?
“以前我們只想著成為行業的輸血者,現在看來要努力成為木雕行業的‘造血干細胞’。如果造血功能不佳,即便不間斷輸血,還是會不可避免地貧血。”在盧干看來,要順利走過“十年之癢”,就必須增強學生與行業的黏性,這也是木雕專業建設的新課題。(吳旭華 夏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