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市開元商貿職業學校組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接當前新興行業直播帶貨,開展了一場勞動教育。
這場直播帶貨是開元商貿職校和杭州中學聯合舉辦的,最近杭州中學想舉辦跳蚤市場,找開元商貿職校合作。該校移動商務專業負責人傅暉說:“直播中,我們開元商貿職校的學生當起了主持人,視頻連線杭州中學學生,請他們介紹貨物特色。”當天活動,線上的營業額就達4000多元。開元商貿職校學校副校長王君波介紹:“直播帶貨是疫情中開設的一門課。勞動教育當前很火熱,除了在農場開展傳統的勞動外,他們更是對接學校特色和新興產業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
勞動教育是當下熱議的話題。《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要體現時代特征。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中等職業學校重點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徐長發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大力發揚三種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課程對接勞動教育
旅游市場如今較為火熱。寧波東錢湖旅游學校在旅游專業上開設了限定選修課咖啡、烘焙、茶藝,要求旅游專業的學生必須選擇一門。該校副校長徐春燕說:“職業技術學校的勞動教育有別于中小學,并非只有做家務或參與農場勞動等。這些特色課程雖然開設不多,但都是基于學生興趣愛好和當前熱門行業開設的。學校在這些專業課程里面融入勞動教育元素,培養學生勞動精神。”
本世紀初,模具在寧海起步,如今已成為支柱產業。順應著時代,寧海高級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模具專業,其中專業課程有50%是動手操作的。該專業又分手工加工和機械加工門類,下設5個課程,有鉗工、零件測繪等。機械教研組組長葛進軍認為,“勞動教育對接當下支柱產業,學生既可以了解專業課的前沿知識,又可以從中體會到勞動教育的精神,比如零件測繪等需要精確到小數點,精益求精,這就是工匠精神。”
“學校還帶學生去企業現場上課,讓他們感受勞動氛圍。”葛進軍介紹,“在企業學生聆聽員工介紹各崗位的注意事項,現場觀摩操作,感受高標準嚴要求。每年學校還開展‘匠士評價’通過學生一學年的表現,選出優秀學生。”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系副主任黃河則認為,無論是勞動精神,還是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每所學校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而已,其精神內涵的實質是相同的。
對接熱門行業開展社會實踐
小編注意到,當前我省各校不但把勞動教育和熱門行業有關的課程對接,更是加強實踐環節。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旅行服務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何立萍說,與旅游專業課程相配套,學院成立了名導工作室,培養導游,為社會提供服務。“學院專門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每周組織學生在校內外實踐,參與勞動。”目前,他們在西湖景區等地進行講解,服務游客。
該學院大三學生劉倚舟在去年國慶節跟隨教師前往上海,在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景區為游客講解。“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天,但我體會到了一名工作人的不易。身為導游,我要儲備豐富的知識,才能為游客帶來精彩講解。”
測繪與市政是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突出特色專業之一,也是該校的傳統工科專業。做好該專業實踐一直是測繪與市政工程學院的重頭戲。測市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赴桐鄉進行為期三周的數字測圖實習,在那里學生每天需要進行長達10多個小時的工作,晚上還要整理收集數據。
徐長發認為,提高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也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點、難點、創新點。
振興鄉村也是熱點話題。浙江農林大學村官學院每年選拔近80名學生駐村實踐一周,圍繞當地支柱產業、文化和黨建等開展調研,提出新觀點,振興鄉村。大三學生許健貧和同學在2020年夏天參與實踐,在當地清涼峰農業基地幫助當地采摘瓜果蔬菜,根據鄉鎮情況撰寫返鄉青年創業調研報告,提出創新性意見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農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并將其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