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北侖柴橋街道文化禮堂鄉賢促進會年終會議在柴橋社區教育中心舉行,會議主要總結年度工作,部署新的一年文化禮堂工作任務。柴橋街道黨工委委員張幼芬做了講話。
鄉賢助力文化禮堂在于:一是選賢聯堂,挖掘鄉村之根。在文化禮堂建設伊始,街道從村、社區有一定威望并熱心公益的人中選取鄉賢,每個鄉賢與一個禮堂結對,從建設初期開始參與到文化禮堂打造的各個環節中。在文化禮堂挖掘村情存史時,熟悉村史的本地鄉賢發揮了極大作用,他們走進宗親家中,遍尋家族故事,翻閱到了不少塵封的歷史。通過走訪村民了解村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對文化禮堂建設的認同感,促進了老照片、老家當、老票證以及家譜家訓的收集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得禮堂文化成為有源之水。
二是立足本土,助力一堂一品。本土鄉賢發揮自己熟悉村情的優勢,積極為村里謀劃,致力于使自己所聯禮堂有特色、有內涵。由鄉賢牽頭,在自己所聯的村組建文化禮堂建設隊伍,前期組織村老年人、村干部、禮堂管理員等多次進行座談,把準文化禮堂建設方向。同時根據各村各自的文化特色、民風民俗等,因地制宜走好錯位發展之路。在硬件方面,整合村里現有的文化設施,通過改造村公堂、辦公室、文化活動中心、展陳館等,做好利用文章。在軟件上,大力挖掘村內的歷史資源、區域特色、民俗文化等,著力在文化禮堂展示方式、展陳內容、模式機制等探索創新,力求形成各自的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品”。在鄉賢牽頭打造下,大溟鐘觀光故里植物文化、沙溪遺址文化、后所古城抗倭精神傳承、車堍胡氏宗族文化、河頭農耕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禮堂的文化品牌相繼落地成形。
三是發揮優勢,激發禮堂活力。為了促進禮堂活動的開展,鄉賢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有效緩解了各村文化人才不多、活動運行不暢的問題,使得文化禮堂真正活起來。如胡永華作為省優秀宣講員以及街道春風宣講團團長,積極組織成員到結對的文化禮堂開展各類理論宣講活動。器樂愛好者黃性智為豐富大溟文化活動,組建文藝隊伍參加轄區活動,并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大溟車子燈隊伍的建立。書法愛好者林也勝針對組織隊伍在同盟李家祠堂舉辦春節送春聯下鄉等活動。
四是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鄉賢通過挖掘家譜、家訓等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開展好“讀家譜、傳家訓、樹家風”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傳統文化為農村文化禮堂塑魂。如舉辦優秀家風家訓進禮堂、孝德故事進講堂等。鄉賢們還注重通過講座、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厚養薄葬、垃圾分類、使用公勺公筷等理念深入人心。
據悉,柴橋街道文化禮堂鄉賢促進會成立于2018年6月,采用鄉賢與文化禮堂結對的模式助力文化禮堂的發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文化禮堂煥發出了長久的生命力。(陸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