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傾力打造“云”上課程推動教育現代化工作
學習酒店VIP接待任務時,任課老師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為每一組連線了一家寧波的高星級酒店,讓學生通過屏幕了解酒店真實的接待流程和VIP接待客房布置的操作要領,同時讓酒店師傅通過屏幕聽取學生的設計思路匯報后進行修正……這是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穆亞君老師《酒店服務設計》課上的一幕。
“一個屏幕聯通校內外,讓學生不出校園就能感受真實的工作場景,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穆亞君說,“觀看‘云現場直播’就像帶著學生參加現場教學,極大地拉近了學生與真實工作場景之間的距離。”
在線課程的開發,讓課堂上的講授內容更具時效性,彌補了線下教材更新速度慢的缺陷。邱迎君老師開發的《插花藝術》課,邀請了4位國家級和省級插花花藝大師、高級培訓師參與線上教學,不僅融入了優質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帶來了真實的體驗場景,還用鏡頭保留下了民間大師的寶貴手藝。作為寧波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的合作研發單位,學校不少老師參與了相關項目的研發。萬旭成老師就一邊參與研發,一邊把手頭上的車聯網研發項目搬到了《物聯網應用技術》課的線上教學中,這樣,學生就能接觸到更前沿、更真實的產品開發項目,可以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監控學生的線上學習進程和質量,一直是線上教學面臨的難題之一。李利杰老師所在的教學團隊專門研發了一套智能評價推送系統,應用于《Android應用開發》課的線上教學。課前,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平臺完成觀看教學視頻、課件等自學任務后,智能評價推送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反映該班學生學習難點、進度分布狀況的報告單并發送給任課老師。“報告單里顯示的出錯率高的課前自學測試題,就是老師課堂上要講的重點。而且,這個系統還會根據學生自學的進度‘因人而異’地向學生推送不同數量、不同難度的學習資料和課后提升型題目,從而真正實現分層教學。”李利杰說,“對于學習進度慢的,我們就多督促、多指導,拉著他趕上其他同學。”這樣,學生的自學任務完成率有了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好了。“之前,一學期下來我只能講兩個項目,學生去軟件研發企業頂崗實習根本上不了手。現在,至少可以講四個項目,學生的技能水平足足提升了一個層次。”光去年,學校就有123名學生拿到了網絡工程師、程序員等計算機軟考證書,相當于具備了從業一年以上的企業程序員水平。
6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門課程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立項建設83門校本慕課,其中44門在中國大學MOOC等全國性平臺開課,社會學習者超過70萬人次,200余所兄弟院校選用課程……這一連串扎實的數據,反映了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教育現代化工作六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為了鼓勵老師們積極參與信息化教學,學校不僅出臺了許多鼓勵性政策,同時也非常重視信息化教學隊伍的培養。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學校采取分層分類的方式定期開展培訓,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基礎性培訓,針對骨干教師開展提升性培訓,選拔優秀教師開展強化性培訓,同時還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與課程授課資格準入相結合,與新教師的合格課程評估相銜接。“我一來這里,學院就安排了專業主任來帶我,教我如何利用資源庫、如何錄制慕課、如何開展線上教學,還傳授我教學競賽的經驗。”殷鑫華是一位90后老師,進校還不滿三年,卻參加了三次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他所在的團隊今年還獲得了省賽一等獎。
信息技術極大地突破了時空限制,為教育服務社會打開了一個無限空間。邱迎君老師的《插花藝術》課,累計選課人數已經超過3萬,學習者遍布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有很多插花藝術愛好者加入了課程學習,部分學員參加線上學習后,自己還開起了花店。”2018年,浙江寧波象山縣當時正在為如何提高民宿的文化品味發愁,后來了解到學校崔廣元老師開設了一門《盆景制作》課,就加以引進先在墻頭鎮溪里方村試點,讓村里的盆景種植戶、農家樂經營者以及感興趣的村民來學習這門課。“盆景課的內容實用性強,步驟清晰,學習者一看就會,還可以回看。村民們活學活用,把課上學到的知識用在了民宿裝飾中,一下子提高了民宿的品位。看到溪里方村嘗到了甜頭,附近10多個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內蒙古一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一個班30余名學生還集體選修了顏晨陽老師的《Linux系統管理》課。“我當時挺震驚的。但是這門課配有字幕和文本,內容又實用、易學,確實不會給聾啞學生帶去很大的學習障礙。”
疫情期間,為了助力酒店業復工復產,學校專門面向酒店員工開發了新媒體操作、研學旅游開發與應用等課程,受到了800余名寧波地區星級酒店員工的歡迎。黃艾老師面向全國10多個省市21所高校的183名園林類專業教師共享她的線上課程設計,并向他們介紹如何在“職教云”上開展線上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技巧。
接下來,學校還將支援寧波對口的新疆、貴州等西部多地的院校,把長三角的優質教育成果輸送到西部乃至“一帶一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