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廈門南洋職業學院進行學生畢業情況統計,在疫情影響下,該校畢業生就業率仍然高達99.1%。至此,學校已經連續18年保持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9%的成績。
為什么畢業生能逆勢創就業率新高?南洋學院董事長魯加升認為,這得益學校立足職業教育和學生的特點,打造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實踐教育和創業教育,這些讓南洋學院的學生展現出特有的氣質和能力,讓他們成為職場上的“香餑餑”。
不一樣的課堂 實訓室里上課
在南洋學院,教師沒有專門的辦公樓,所有的辦公地點就設在學生實訓樓里面。實訓樓集教學、實驗、實習等多種功能于一體。
有的企業則直接把教學點設在學校,企業的設備和教師直接入駐實訓樓。學校與廈門金牌櫥柜有限公司合作辦學,成立“金牌廚柜學院”,它是福建省首批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試點項目。企業把櫥柜直接搬到實訓室,學生在這里直接學習廚柜和集成家居的設計知識,還要學會家居展廳的設計、集成家居產品設計研發等技能,同時,企業的師傅還手把手的教學生如何營銷,培養了一大批實用型人才。
學校與福建省民用無人機協會合作開辦“無人機學院”。在學校的實訓室里,10多臺無人機一字擺開,學生在這里直接學習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維護與維修,以及航拍航測等技術,很快就能掌握無人機的操作技能。
無人機學院負責人李健軍介紹,很多學生沒出校門就被預定,他們懂無人機原理,會操作,一到公司,就能直接上手工作,成為企業的“搶手貨”。
學校除了有企業提供的實訓場所,有的企業直接把裝配線設在學校。學校與徐州鑫科特種機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把裝配的生產環節放到學校,由學生直接負責機器人的裝配。而學生裝配的機器人,可能到火場救火,可以到有輻射或污染的場所,從事危險性高的工作。
目前,學校各二級學院與160所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關系。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廈門市重點發展產業、特色產業及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
學校大量引進“雙師型”專業人才,為每個專業配備1-2名高職稱、“雙師型”專業帶頭人,并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教師。同時還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參與企業科研,了解企業需求?,F在,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案例獲全國百強榜第16位,位列全國民辦高校首位。
不一樣的實習 在學校就要打工和參加競賽
114查號臺的分臺設在學校,學生經過培訓,就可以來這里接電話打工,按小時獲得報酬,這是記者在南洋學院看到的場景。這間分臺的電話室,有近30名學生在這里工作。學校教務處主任鐘石根介紹,學生下課后來這里上班,養成輕聲細語、耐心細致的好習慣,這對日后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學校從辦學伊始就建立勤工儉學機構,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到合作的企業勤工儉學。學校建議學生第一份工作到四星、五星級酒店當服務生,培養氣質,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第二份工作則到大商場或廣告公司當營銷員,目的是培養市場意識。
前不久,一直在“電信部門南洋勤工助學基地”實習的幾位應屆畢業生,沒等畢業就被電信公司相中簽約了,來招人的部門經理坦言:“我們看中的就是南洋學生身上的這個踏實勁兒,工作態度認真,好用”。
學校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或節假日,輪流到各類企業上班勞動,并將之納入實踐課程,加以考核。不管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情況如何,學校都要求他們三年在校期間有3-5個企業勤工助學的經歷。
現在,學校與上百家企業長期合作,90%以上的學生在校期間,都會參加勤工助學活動。記者了解到,只要學生愿意業余時間去兼職工作,學校都保證有崗位有安排,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在三四個企業有了工作和鍛煉的經歷,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大二就開始完全自立了,不要父母的一分錢,甚至連學費都是自己掙來的。
學校校長王豫生說:“現在的孩子,從小在家被關照太多,而勤工儉學,則能增強他們的自立意識、促進他們轉變就業觀念,感受工作環境,提升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不一樣的創業教育 學校提供場地和資金
在南洋學院,除了鼓勵學生打工,學校還激勵學生創業。
學校設立“創客家園”。在校生以及畢業五年內的學生,都可享受免費工作室。學校還配套了洽談室、會議室,為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如何注冊公司、如何做好公司的法務和財務等相關工作,學校都進行統一指導。對一些優秀項目,學校還協助推薦給天使基金、或是風險投資機構,讓他們來為學生創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學校成立三創學院,校長親任院長,還配備了25名專兼職管理人員人,并聘請了75名校內外導師指導學生創業。
學校開設《創業教育》專項課程,內容包括創新創業內涵、辨識創新創業機會等。而今年的實踐課程,還邀請廈門抖音科技有限公司張文釗團隊,開展抖音電商實際操作培訓,讓學生直接運用新媒體進行創業。
早在2005年,學校就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學生創業提供啟動資金支持,目前這一基金已達到1370萬元。
鄭智勇現在是一家上市文化傳播公司的負責人。他創業的成果,源于母校提供的6萬元創業起動金。2004年從南洋學院畢業之后,沒有循規蹈矩的去公司上班,他看準市場機會,決心自主創業,成立了廈門慧贏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正當他在為創業資金發愁時,他獲得了學校首批創業基金6萬的資助。 除了資金上的幫助,學校教師還在互聯網軟件開發的過程中,給予他很多幫助。
創業成功后,鄭智勇捐贈母校100萬元,設立“慧贏教育創業基金”,支持母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現在,學校的“創客家園”有20多個團隊入駐,并成功孵化6個初創企業。曾浚英同學是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他從2016年起開始自主創業,先后創辦了“姿妍化妝品”“云遞科技”兩家公司。2019年1月,他順利融資200萬,他還聯合其他人創辦“云水閣旅游公司”,現任集團公司總經理。
學校地處經濟特區,擁有開放辦學和就業創業的先決條件,畢業生深受企業青睞。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百場千家”校園招聘會,每年都有上千家企業來校招聘畢業生,每個畢業生在校內至少擁有5個以上就業機會,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超過99%。(龍超凡 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