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適應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學校結合“十三五”專業建設規劃,及“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范圍要求,與蘇州市護理院簽訂共建教學老年護理院合作協議書,提交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學校老年照護職業技能證書備案表,開展老年照護人才培養。
學校黨委書記崔偉說,學校將通過此次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實訓基地,與評價組織協同實施教學培訓,將專業建設推上新臺階。
發揮品牌專業優勢,培育教學創新團隊
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教育部會同多個部委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首批試點證書范圍為老年照護、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等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去年9月,學校成功獲批老年照護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一直以來,學校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涌現一批高素質專業教學團隊。學校針對養老服務領域組建的護理專業團隊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名單。該創新團隊是在學校優勢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護理專業師資團隊的基礎上培育而來。團隊致力于“三教改革”,在全國前瞻性實施“卓越護士”培養工程,創新構建溫情護理人文素質培養體系,將人文教育與專業、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培養有溫度的護理人才。
近些年來,學校卓越護理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分別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護理專業擁有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兩門。建設期內,護理專業學生獲得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多個,畢業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均在99.9%以上,用人單位總體滿意率持續98%以上。
學校護理學院院長聞彩芬指出,我國老齡化時代已經來臨,學校要以1+X證書試點為契機,完善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老年照護技能和老年人文關懷能力融入課程和教學內容之中,努力深化教學改革,有效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展,促進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通過現代職教體系,培養行業帶教老師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需求旺盛,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養老服務從業人數不足,學歷普遍偏低,行業帶教老師十分缺乏。同時,養老服務專業師資短缺情況十分嚴重,專業教師的學術背景主要集中在社會行政管理、相關醫學或護理以及社會工作等專業。
獲批老年照護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后,學校通過現代職教體系,開展護理專業4+2中高職分段培養項目,培養護理(社區與老年護理方向)專業人才,儲備行業專家,培養老年照護行業帶教老師。他們的主要做法是開展“合格+專長”課程體系設置,中職階段在完善公民教育的基礎上,開設護理專業基本核心課程,如護理基本技術、成人護理、兒童護理、母嬰護理等,學生能通過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
在高職階段,則以拓寬專業基礎、加強人文,兼顧社區、老年等專科發展為目標,開設老年健康評估、老年護理、安寧療護、康復護理、膳食與營養等模塊化課程。這些課程與老年照護初、中、高三級考試標準基本匹配,課后開放實訓基地強化技能訓練。
去年12月,學校18級護理4+2社區與老年護理方向93名學生參加首批“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考試。考試包括實操考試和理論考試兩部分,由省考評站與老年照護組長單位共同負責實施,采取“考培分離”模式,學校克服了首次認證考試準備時間短、培訓任務重、配套資源不足等困難,圓滿完成各項工作。這批學生最終考試合格率95.6%。目前,有部分學生已經成為蘇州當地高端護理院的臨床帶教老師。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考試標準融入教學
為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學校安排相關教師參加《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學等研修班進行學習,校內多次組織研討活動,探索專業融合路徑規劃。
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在《護理基本技術》等課程中將已經納入教學的、需要強化的,和將來能夠在教學中完成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內容,按照若干核心模塊單元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協同教研,通過思政引導加強人際溝通、法律倫理等人文關懷理念融入。通過育訓結合促進實訓項目融入,建立老年照護案例庫;通過信息化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培訓,情景體驗與角色扮演融入教學,深化教學改革,重構教學流程,再造課程結構。
學校開設了安寧療護、老年護理評估等選修課程,既完善了老齡化背景下的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實現學生考證不增教學課時,不加重學生負擔的目標,同時也拓寬未來學生的就業范圍。
學校還積極通過“走出去培訓,引進來進修”的方式,與兄弟院校共享護理職教成果。近5年,學校護理學院安排出國進修學習共計34人,其中5人赴全球排名前200高校訪學1年,3人赴德國參加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26人赴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地短期訪學,吸收消化全球老年照護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