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知識論視野下開展教育設計與課程建構,對高職院校教育發展進行深度思考,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對知識的共同建構。
開展師資培訓 提高教師知識選擇性
對知識進行選擇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將知識的選擇能力作為區別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一項重要標準。學院制定了提高教師知識選擇能力的基本制度,并將其納入到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以企業頂崗實踐鍛煉為抓手,促進教師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將專業教師頂崗實踐鍛煉納入職稱評審體系,建立“雙百”教師團隊,選派百名優秀教師任校企合作企業特派員,企業選派百名工程技術人員任學院兼職教師,教師的知識選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近3年來,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實踐鍛煉324人次,人均66天;現有派駐企業特派員104人,其中18名市級科技特派員,86名院級科技特派員;現有“雙師型”專業教師317人,占專業教師的65.5%。
加深產教融合 強化學生技能系統性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長期以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從教材的編制到教學的講授都突出了知識的系統性,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實現學生更好就業。軟件學院構建了“七維度”產教深度融合的軟件人才培養體系,即“開放合作、共融發展”理念、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運行機制、融合產業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產學互動的師資隊伍、“標準嵌入+企業項目”課程體系、“工學融合”協同育人的組織實施和“技術創新+人文精神”的產教互融文化。同時遵照以學生發展為“柱”,以人才培養運行為“梁”的“四柱四梁”法則,將“七維度”各要素進行縱向貫穿和橫向鏈接,保障知識的系統性,有效解決了產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實的問題,該模式被河北省10所高校所借鑒,進行校企“二級學院共建”和“專業共建”。近年來軟件學院畢業生在京津冀地區的IT企業中供不應求。學院連續多年保持99%以上的就業率和90%以上的專業對口就業率。“七維度”產教深度融合的軟件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榮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建設實訓基地 提升教育教學直觀性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中強調教學的直觀性,力求把知識轉換成具有一定可視性的形式。學院通過實訓基地建設,增強教育教學的直觀性,實現知識的傳遞。學院與石家莊數英儀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電子信息類生產性實訓基地,基地著眼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打造京津冀區域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實訓設備最先進、功能最全的電子信息類產學研用一體化生產性基地,實現了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企業項目、真實的企業標準、真實的工藝流程、真實產品和真正技師“六真”條件,填補京津冀區域該類型實習實訓場所的空白。基地的規模優勢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品牌效應不斷顯現,師生技能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被認定為“河北省職業院校教師國培基地”“河北省電子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基地”“河北省創新創業基地”,成為首批“河北省院士工作站建站單位”。
定制教學模塊 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
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定位對高職院校所需知識的分類提出了明確要求。通過知識分類增加學生的主體性,幫助他們了解與把握知識的內部結構。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對知識的分類,建筑工程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針對學生個性和興趣,私人定制教學模塊,第五、六學期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制定課程標準,將真實項目引入教學,設置打破專業界限的“多方向、模塊化”跨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目前開設有土建(安裝)施工、安裝施工、土建(安裝)預算、工程設計、房產物業、BIM、材料檢測、建筑節能、數字化測圖等多個專業綜合實訓方向,每個方向由若干模塊組成。在“大土木”理念下,根據學生報名意愿,校企多名導師聯合為學生量體定制教學模塊,打破原來的專業、班級概念,混合編班,在校企導師共同指導下完成項目任務,實現個性化技能培訓。近幾年,建筑工程系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專業對口率95%以上。用人單位均認為畢業生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專業素養過硬,為企業發展節約了成本和時間。(陳聯記 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