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16時30分,東陽職教中心東技校區成德樓4樓舞蹈教室,2020級國際商務班的學生們在門口列隊,準備本學期的第三堂形體訓練課。從永康趕來的高級禮儀培訓師施小赟和助手早已在此“候場”,一同等候的,還有幾位沒有課程安排的教師。“我們都是來蹭課的。”該校“國旗班”班主任葉虹開心地說。
“蹭”課輕體驗
“后腦勺貼墻,把肩膀打開,兩肩放平,下巴保持水平,吸腹,腳后跟貼住墻面,收縮大腿內側肌肉……”看到記者躍躍欲試,施小赟于是傳授了形體塑造第一招——九點靠墻站立法。其間,她不時要求收腹深呼吸。其他老師見狀也紛紛進入狀態。
趁著記者和老師們站立之時,施小赟和助手逐個為學生矯正站立姿勢。從隊列后面看去,原先不自覺地高低肩、含胸、駝背的學生,一個個變得像白楊樹那般挺拔……
不一會兒,記者的后背滲出了一大片汗,腿也開始發酸。“幾分鐘了?”“才一分鐘,最少必須站立兩分鐘。”葉虹顯然已有經驗。隨著頭部發漲,記者終于等來了結束指令,整個人長舒了一口氣,卻發現肩膀不由自主地依然保持著打開的狀態,呼吸也更暢快了。
每周兩堂形體禮儀課已成為該校幼師、旅游等專業學生最受歡迎的選修課。不僅如此,一些老師知道有這堂課后,也會趁機來“蹭”課。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盧干就是“始作俑者”,“我就蹭了一堂課,原來是推門聽課,了解一下課堂狀況,結果整個人被帶進去體驗了一把。”他笑著說,這堂課風趣實用見效快,現在他坐立行走都下意識地注意保持正確姿勢。
開課雙需求
“在中職教育中引入形體禮儀課,這對我們來說還是首次。”該校藝術旅游學部主任鄧玉榮說,去年,葉虹因為帶教“國旗班”,需要為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成為這門課程的“先行者”。“國旗班”的效果有目共睹,盧干于是萌生了在部分專業中試行形體禮儀培訓的想法。
這番課程改革,也是基于兩種需求。
“中職生較之普高生顯得特別不自信,我常在想如何才能喚起他們的自信。”多年從事思政教育的盧干在調研中發現,中職學生在童年、少年時期,往往缺乏父母充沛的情感、經濟投入,內心缺“愛”、學業缺“幫”,因此有強烈的自卑心理。“既然我們的學生沒有成績優勢,那么我們就要通過發揮他們的比較優勢,比如技術、儀態等,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是一方美玉。”形體訓練可以讓人的身姿挺拔、舉止優雅,重塑內心自信。
而從專業學習角度來說,“幼師專業需要面對孩子,我們要讓學生在入職后,能夠以最佳的儀態、最美的形體,對孩子進行美的啟蒙;旅游專業學生入職后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也需要通過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增利職業生涯。”盧干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社會上的形態禮儀培訓已蔚然成風,“為什么不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需要塑造的青春期,植入這樣的美育呢?歸根結底,教育是愛的藝術,更是美的藝術。”
據悉,形體禮儀課每周兩節,分別作為幼師、旅游專業的選修課和國旗班的必修課。“等孩子們把形體訓練好了,我再給他們開設禮儀課,讓他們的言行舉止彬彬有禮、優雅大方。” 施小赟說,這也是她所了解的金華地區唯一開設形體禮儀課的中職學校。
課改新收獲
“自從第一次上課,我就喜歡上了這門課。”2020級幼師1班學生許心怡說,自從學習了基本站姿之后,走路時腰挺直了,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也更有氣質了。周末回家,她都會自覺練習老師上過的內容,及時鞏固。“我媽媽也很支持我,讓我要堅持天天練,取得進步。我媽還說,哪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美美的呢。”
挺直、自信、有氣質,幾乎成為孩子們對形體禮儀課感受的高頻詞。2020級幼師1班學生程宇虹同時是“國旗班”成員,她說,通過幾次形體課,不僅把自己駝背的缺點糾正了過來,整個人都變得精神了。她的同學朱凱妮更是開心地說:“我發現自己變得自信了,找到了全新的自己。”她為此還建議增加上課時間,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讓自己變得更美。
“更出眾,更優秀”,成為學生們對形體禮儀課的共同期待。2020級景區服務與管理班學生周佳琳就說這堂課讓自己提升了氣質,連走路都帶風,“相信自己會優秀”。
讓學生不再低頭含胸,能更挺拔、更優雅地站立行走,也是施小赟最開心的事。她說,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上有含胸駝背的習慣,需要盡早矯正,以免影響體形和心理。“讓自己變美,任何時候都不晚,但越早越好。形體課雖然很累,但是收獲更多,比如自律。”開始上課時,大部分學生站立不足兩分鐘,這時候她都會鼓勵學生要有毅力,課后又叮囑他們要自律,控制飲食,遠離宵夜和零食,每天靠墻站立至少5分鐘,有意識地挺胸吸腹。“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份毅力和自律轉移到學習上,多學文化知識以涵養內心。”
“眼中有光,腹有詩書,手有技術。”盧干幽默地總結了“形象禮儀+專業技能”課程架構的愿景,“通過與時俱進的課程改革和環境創設,我相信,中職生一定能打破社會對他們‘車間工’‘女漢子’的陳見。”他介紹,學校的茶藝老師鄭花已經考出了國際注冊高級禮儀培訓師證書。下一步,該校將加快培養自主師資力量,在全校鋪開這門課,讓學生走出校門時,都是風度翩翩的紳士和淑女。(張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