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就是生命。對教育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更進一步”的狀態多層面破題,科學構建出“三驅動三對接三結合”質量管理模式,立體支持和保障教育教學工作,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了新路、走在了前列。
學校勵精求“質”的發展觀和有“質”竟成的方法論尤為可貴,為新時代高職教育的高質量提供了生動示范,值得學習與借鑒。
向內求質 向外立質
“有‘質’者,事竟成。”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巫建華一語雙關地點明學校的發展思想。
這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農林類高職院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雙翼并舉,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不僅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黃炎培優秀學校,更先后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搖籃獎”“科技富民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8年,學校中流擊楫,主動申請并成功立項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院校”,由此開啟了向“高質量”要“高水平”的攻堅之戰。
為了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校的價值導向,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科學運用“質量文化的浸潤、管理機制的創新、大數據技術的分析”三大驅動力,著力構建“質量共治”辦學新境界。
學校堅持“以文化人”,質控辦、教務處、宣傳部、二級學院攜手作戰,累計舉辦校內講座25次;在教研專欄、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專家解讀、經驗介紹、理論研究等文章100余篇;印制并下發《診改工作學習手冊》等宣傳資料800余冊;在全校范圍開展知識競賽;分層分類組織專題培訓5200多人次;組織6批次教師到先進院校學習交流,并在校內推行跟崗學習,確保質量建設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并使得重視質量、創造質量成為校園新風尚。
學校堅持“以制施治”,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于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之中,全力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2019年,學校秉持系統化思維,制定、修訂、完善有關質量管理的各項制度160項,有效理順并強化了學校決策指揮、質量生成、資源建設、支持服務和監督控制各層級管理系統間的質量推進邏輯,并創新形成以“人才培養、核心技術和產品”為核心,“人才鏈、師資鏈、信息鏈、成果鏈”為紐帶的“一核四鏈”校企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向縱深推進產教融合的質效。
學校堅持“科技制勝”,以建設全院全量數據中心為契機,全面構建統一數據標準、統一身份認證,并將10余個“孤島”服務系統整合為一體化服務平臺,為診改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化支持和決策依據。截至目前,共為師生提供線上服務52項,全年線上服務師生超過20萬人次。
在文化、機制、科技“三輪驅動”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各項發展要素迅速向質量領域集聚,質量紅利極大釋放。
2018年,學校成功立項江蘇省“卓越高職院?!?。2019年,學校再攀新高峰,一舉入選國家“雙高計劃”(A檔)建設單位。
向上對接 向下鏈接
“自我診改,我們的理解是,不能閉門造車,應以更開放的心態與姿態,向上對接,明確改革導向;向下鏈接,統籌改革力量;上下聯動,提升辦學質量?!苯K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簡祖平介紹說。
在此戰略思維推動下,學校明確提出“對接世界標桿確立高水平目標體系、對接國際范式打造高質量標準體系、對接國家戰略培育高能力鄉村振興人才”三大導向,勾勒出一幅催人奮進又腳踏實地的質量提升藍圖。
學校積極對接世界標桿,對標找差距,著力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先后建成“中肯農業科技示范園”“老撾魯班工坊”“中航國際集團國外培訓基地”及“中國現代農業技術示范窗口”;并以園藝、花藝等國家級別與省級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為依托,逐步推廣、形成國際可借鑒的中國標準和模式。
學校主動對接國際范式,借鑒《悉尼協議》等國際通用標準,針對“培養目標”“學生發展”“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持續改進”等設立了890個標準項,建設中法林草等兩個國際合作研發基地和中德農業裝備等3個學生海外研習基地;聯合50個國家(地區)的200家院校、教育機構和企業,組建現代農業職教國際聯盟,為世界農業職業教育提供中國方案。
學校全力對接“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育成農作物新品種37個,授權發明專利233件,制定省級以上標準36項;堅持“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服務宗旨,年均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2萬人次,幫扶10個特色村,培養出以華夢麗、葉希伽、鮑守清為代表的一大批鄉村建設人才??箵粜鹿谝咔槠陂g,學?!班l里巴人”電商興農社團通過直播平臺宣傳推薦句容特色農產品,成了“網紅”,更受到“強國論壇”的關注。
在“三對接”戰略的引領下,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目標鏈和標準鏈“水漲船高”,改革的腳步也愈加有力。
專業上,學校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緊密結合產業發展、招生報到率、對口就業率、就業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和辦學條件等因素進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上,學校分層分類制定了“對接國際標準”的精英人才培養方案、“對接行業企業標準”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對接學生個性需求”的“三自主四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對接基層管理部門”的“定制村官”人才培養方案。課程上,學校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構建了“國家—省—學校”三級課程體系,鼓勵各專業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企業真實案例融于課程內容,將職業道德和匠心精神融于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19年,學校接連獲得“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50強”“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钡葮s譽稱號。
向深推進 向遠奮進
“質量提升只有進行時,診改工作同樣沒有完成時,診與改的每一次螺旋推進,都是一個向更高質量奮進的過程?!秉h委書記巫建華坦陳,診改就是要讓黨政領導班子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
為了打造常態化的診改機制,學校秉持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將診改工作分別與“日常工作、重點工作、戰略性工作”三層次工作有機結合,有力地推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和運行不斷地向深推進,向遠奮進。
日常管理工作層面,學校堅持線上線下“雙線并進”,形成數據鏈、信息鏈,動態反饋工作質量,及時診斷改進各項工作,全面提升了辦公、教學和社會服務的效率與質量,由“職工跑斷腿”向“云端輕松行”轉變,形成“一站式”服務??箵粢咔槠陂g,線上教學、線上考試、線上答辯更是發揮出砥柱作用。目前,學校在線開課462門,覆蓋全部59個專業,課程全部開出。教學部門圍繞課程資源質量、在線教學運行規范性等方面進行自我診斷;質管辦通過對QQ課堂、智慧職教、泛雅、愛課程和藍墨云等教學平臺數據記錄、在線隨堂聽課等形式,復核教學質量。
針對學校的“雙高”建設等重點工作,學校堅持掛一幅作戰圖、下一盤攻守棋、繪一張責任表,確保兩個國家重點專業集群、5個校級專業群、10大任務,共742個項目績效指標任務得到落實。簡祖平校長帶隊先后20余次赴教學一線調研、座談,把脈建設方案,有效優化管理措施,并著重加強過程管理,堅持以“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為要求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以“分類化、科學化、特色化”為路徑全面強化實踐教學,創新構建“剛性監督、柔性指導”校院兩級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督與導”結合地助推全校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效顯著提升。
為了更好地配合學校建設一流的專業、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產教融合平臺、一流的科技創新服務、一流的黨建、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國際化辦學能力和一流的人才培養質量“8個一流”中長期發展戰略,學校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網絡;連續發布《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主動接受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共同參與質量評價和第三方機構評估,將質量年報、高質量考核、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麥可思畢業生專項報告等與質量管理有機融合,讓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在“診”與“改”的實踐中落地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以創新的精神推動創新,堅持“從起點看變化”,創新推出“個個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發展性增量”考核評價機制,完善了涵蓋常規工作、重點工作、教學成果和創新工作等4個方面的二級教學單位考核辦法;通過校院兩級層面的重點工作設定與考核,真正做到了“不同起點定目標、基于現狀看發展、關注特色和增量”,持續激發各二級教學單位的內生動力。
勵精求“質”,有“質”竟成。
面對新時代,應對大變局,我國更加重視也更加需要高質量的教育,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生動實踐讓我們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質量強國、教育強國的進程中得以實現!(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