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對接科技改革創新的市場趨勢,逐步實現教學體制、育人機制的更新發展,2019年初,國家啟動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隨后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著力打造新時代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獲批的高水平專業群A類,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迎來了學院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公布的“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逐步推進學院高水平專業建設,致力于打造“職教雙一流”的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始終與黨的決策部署“對標對表”,以高質量黨建為學院的高水平建設領航。
一、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引,推動工作守正出新、保高質量發展
學院黨委始終堅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道路,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標準、多層次的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一是對標看齊,找準定位。學院黨委始終以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為學院發展領航,對標黨的教育方針,加強組織領導,凝心聚力,引領帶動學院教師隊伍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實現技術技能的服務創新,做好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地方行業“龍頭”單位。二是競進爭先,找準方位。學院黨委宏觀布局、協調推進,助力學院“雙高”建設的改革創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教育體系升級、支撐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拼搏競進、奮勇爭先,逐步推進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戰略布局,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中國特色的高水平專業群,發揮學院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服務專業,找準站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元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責任。學院承擔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明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把著力提高學院治理水平、服務發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作為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學院正以“雙高”建設為核心動力,行駛在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在學院黨委的統籌引領下,學院上下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勇挑工作重擔,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四個意識”領航、用“四個自信”助力、“兩個維護”鑄魂,守正創新,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需要。
二、以黨建引領推動教育發展為重點,推動黨建全面提升、促引領發展
學院黨委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提高黨建質量上下功夫、在狠抓工作落實上下功夫、在構建大黨建格局上下功夫,全面引領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一是在提高黨建質量上下功夫。學院黨委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圍繞中心抓好黨建,推進主題教育、思想政治學習的常態化、制度化;堅持以黨的建設作為統領;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在推動學院黨建、促進學院高水平發展建設方面充分發揮“頭雁”作用,著力提高黨建質量,繼續科學全面的完善黨建制度機制,推動黨的建設和學院建設相融相促、同向同行。
二是在狠抓工作落實上下功夫。學院黨委緊緊圍繞學院推進“雙高”建設、實現學院高水平發展這一工作目標,高標準定位、全馬力推進,立足學院實際,切實做好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雙融合。夯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強化黨的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做到事前謀劃布置,事中檢查跟進,事后總結反思,“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的推進各部門工作落實。
三是在構建大黨建工作格局上下功夫。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寫入黨章,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學院黨委以此為行動指南,把學院黨建工作中的各個要素、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通盤統籌,提出構建新時代“大黨建”的工作格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實現黨建的全面提升和學院“雙高”建設的穩健發展。學院黨委不斷提升黨的建設質量,層層壓實管黨治黨責任,注重培養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提高思想站位,夯實黨的戰斗堡壘作用,確保學院各項黨組要求落地落實。
三、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先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學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重要使命,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本領、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院的綜合實力,從而推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學院高水平、高質量的縱深發展。
學院以黨的建設引領推動學院的高質量發展,實施“三教改革”,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教育工作要求,以思想理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以課程建設為統領,全方位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著力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學院始終堅持走好社會主義辦學道路,加強課程思政的改革力度,深入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能力,自覺有效地在專業課教學中“植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內容,整體、科學、有序的融入到各學科的教育實踐中去,貫通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當中去,使“三全育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互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學院推進“四示范”工程,現完成“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群2個、示范課程100門,舉辦“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比賽,評出一等獎5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5個,在省教育廳舉辦的思政課“精彩系列”大賽中,我校教師獲獎2項。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四、以著力提升學院辦學層次為目標,推動辦學水平提高、促深層次發展
學院著力提升辦學水平、穩步提升辦學層次。疫情期間,按照省教育廳的部署安排,學院扎實開展在線教學,共開課603門,學生參與率達到96.12%,圓滿完成了線上教學任務。學院大力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建設,制定了校級“雙高計劃”和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方案和任務書并成功通過教育部審核備案。全力推進課程改革,完成了核心技能課程、專業平臺課程、成長教育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的課程標準、整體教學設計和單元教學設計,編制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共有782門課程參加了課改驗收,評審出75門優秀課程。
學院持續推進“1+X”試點項目、專業國際認證,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已順利通過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為后續開展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設備、建筑電氣等3個專業IEET認證工作樹立了榜樣與典范。機電工程系與海爾集團簽署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智能制造”海爾學院,實現了學院精準對接企業人才的需求,擴充了學院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使學校、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增強了學院的核心競爭力,開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航道。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通過項目建設產教融合的良好格局,逐步實現校企共融,人才共育,精準培養的雙主體育人模式。
切實加強就業工作力度,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確定三級包保工作責任制,引進274家優質企業入駐學院就業創業信息網,僅一個畢業季就為畢業實習學生提供就業崗位30000余個,本年度上報國庫就業率達81.2%。學院加大資金和政策的保障力度,多渠道擴大資源供給,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協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逐步將學校打造成“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可交流”的中國特色高水平學校。
學院以“雙高”建設為基點,力求提升內涵水平,深入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本科職業教育,將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向更深層次延伸。在強化職教類型特點的同時,優化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逐級遞進的創新改革,探索實現本科職業教育,促進學院高質量、高水平辦學,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立交橋”。
五、以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原則,推動人才工作創新、助新機制發展
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促進學院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學院堅持精英強校,不斷完善人才梯隊結構、不斷加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訓練、不斷夯實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學院著力打造高水平師資團隊,發揮教師發展中心作用,穩步擴大師資隊伍規模,推進高層次人才招攬計劃,聘請企業大師工匠上講臺,引進行業領軍人才來校任教。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完成了智慧校園平臺系統職稱評聘標準和年度績效考核標準。優化人才隊伍結構,開展對具備高級職稱資格人員的聘用排序工作,完成了專業技術十級人員的評聘工作。
系統推進“1246X”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建設,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比賽,開展“雙師型”教師認定和培養;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平臺培訓,99.44%的教師參加了培訓;評選30個在線教學案例,推出12門校級觀摩課,累計327人次在線觀摩學習。開設在線開放課程、BIM等專項培訓,開展“說專業”、“說課”、“教案設計”比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
學院著力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堅持教師隊伍的政治理論學習,創新學習方式和載體。開展學習大國工匠、全國優秀教師和技術能手等先進事跡活動,開展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貫穿到教師的社會實踐當中去,融合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新陣地中去,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的重要評比內容,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六、以不斷增強職工的幸福感為標尺,推動職工收入增長、創可持續發展
強化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建立教師工資聯動增長機制。努力實現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實現職工收入的穩步增長。完善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辦法,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原則,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獎勵功能、績效功能。工資分配重點向教學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突出貢獻人員傾斜,制定《專任教師教學質量績效工資分配實施方案》,突出獎勵業績優秀的一線專任教師。逐步將績效工資制度等內部分配政策與學院的辦學特點和發展要求有機結合,以科學的分配機制刺激學院發展內生動力,增強教職員工的生活上的獲得感和精神上的成就感。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以“雙高”建設為契機,引領學院邁向了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的新階段,吹響了學院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號角。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將勇擔使命,穩步提升辦學能力、服務能力、治理能力,爭創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雙高”院校,努力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先行者和領航者。(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