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農事,知農理。暑期,寧波市北侖柴橋街道紫石社區多次組織青少年走進農田,化身“小農民”,親身參與稻谷的育苗、播種,讓他們在農耕實踐中增長見識,領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人生哲理。
“這就是稻谷的種子,需要在35度的恒溫條件下浸泡三到四天,種子就會爆出細細白白的芽,再經過農藥除菌后拋灑在田里,就能長出幼葉。”在花田宣講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邊聽講解,邊拿著稻谷種仔細觀察,在得知這一粒小小的種子最終能結出200到300顆稻谷時,都發出了陣陣驚嘆。孩子們在農民伯伯的指導下拋灑種子,力度要適中,使種子能均勻散開,一畝地大概拋灑6斤。小小的種子代表著秋收的希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深耕一寸,多收一囤”不再只是一句朗朗上口的農諺,社區將階段性組織青少年走進農田,觀察作物生長,了解農業生產過程,體驗農業生產者的艱辛。
不動手不知農事難,柴橋街道紫石社區雖是農村社區,但轄區的孩子接觸農田的機會并不多。走進田間地頭,不僅可以彌補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農業知識短板,更加深了他們對農村和農民的感情,激發他們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陸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