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職業教育高質量迅猛發展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是今年4月14日,德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樊兆杰在全校“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就貫徹落實部省共建職教高地部署要求,分析研判發展形勢時做出的論斷。近年來,從躋身山東省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到舉全校之力創建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并成績斐然,再到搶抓“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機遇奮楫爭先,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守著為黨育人育才、職教報國興市的使命,譜寫了辦人民滿意職業教育的華彩詩章。
讓攻堅從字面落到地面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遇,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防控形勢實現根本性好轉。在危機面前,學校轉“危”為“機”,教師高強、李天全攻關3天4夜開發出“智能體溫儀”,并贈送給齊河縣、禹城市等政府、企業為區域抗疫、企業復工復產貢獻了“德職力量”。5月18日,68名學生首批到校,3日后省內3812名學生分上、下午分批入校,至5月29日,除按規定不能返校的學生外,學校10487名學生全部復學,復學率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每一位學生都經“體溫測量”“驗證通行碼”“身份核驗”后進校,學生宿舍連續10天通風、消毒,餐廳就餐位設置隔板,建立學生健康檔案,落實“日報告”管理制度……德州職院一整套“教科書式”復學模式,扎牢了健康籬笆。至此2020年全校“十大攻堅任務”中的“首戰”——疫情防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2020年是省委確定的“重點工作攻堅年”,學校明確將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從嚴治黨、意識形態工作、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省優質校建設、科研和技術服務工作、校企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治理體系建設等“十大攻堅戰”。學校黨委書記樊兆杰所言擲地有聲,“要讓攻堅從字面落到地面、從說法變成做法、從承諾化成效果,全力以赴打贏重點任務攻堅戰。”
為保證每項重點攻堅任務都能夠優質高效地完成,學校以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為統攬和引領,成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申報、“雙高”校申報等9個工作專班,集中學校最優質的資源、整合最強大的力量、抽調最精干的人員,組成突擊隊,以“尖刀”力量精準攻堅。
7月初,德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以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整合德州高級師范學校、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資源,創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對照職教高地建設要求,學校積極向德州市委、市政府匯報并爭取支持,總投資1.26億元的兩棟學生宿舍樓、1座綜合體育運動館、一架連接教學區生活區的過街天橋項目被列入德州市2020年中心城區城建計劃,并已啟動建設。
“學校又迎來跨越發展的黃金期,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要緊緊抓牢。”7月9日,在學校專班工作調度會議上,院長張同光要求,德州職院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發力“職教高地”建設,各專班要統一思想,把重大紅利轉化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為全省職教高地建設提供德職方案、貢獻德職力量。
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學校著眼山東省“十強產業”和德州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三年行動計劃需要,把專業建在產業,重點建設十大專業群,形成了“2+4+4”的專業群整體發展布局。分析區域老齡化和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和趨勢,發揮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老齡產業學院”的優勢,組建健康管理學院,由院長張同光兼任院長,培養高素質醫養技術技能人才。
發揮職業教育與先進生產力緊密相連的優勢,依托山東省骨干職教集團——德州職業教育集團,與429家企業、39家學校、13個行業協會開展合作,服務新舊動能轉換。與企業共建“混合所有制學院”5個,辦學經驗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廳推廣。牽頭成立“山東省太陽能行業職教集團”,引領山東省太陽能行業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德州科技局、中科合美(北京) 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共建“產教融合研究院”。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為來自中國石油大學、天津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的新入職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225名員工開展崗前培訓。據統計,即使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學校共開展各類培訓5000余人次,為魯西北振興貢獻了德職力量。
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持續動力,學校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向優質就業轉變,畢業生提前就被企業預定,深受首鋼集團、中儲糧、益海佳里、青島四方機車等大型企業的好評,學校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4718畢業生走出校門,就業率達到99%以上,被評選為“2019年度山東最具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學校著眼大疫之年民生關切,認真細致地做好企業用人需求摸底調查工作,將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傳達給2020屆每一位畢業生,幫助他們順利就業,并做好跟蹤服務。2020年1月,150名2020屆畢業生與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頂崗實習協議,11名2020屆畢業生與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頂崗實習協議,實習期滿后被企業全部留用。
6月1日,建在學校的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實訓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迎來了首批實訓學員。實訓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授課,利用多媒體及演示法,強化學員的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近年來學校不斷聯合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等,共建一批集人才培養、公共實訓、技能大賽、職業培訓、創新孵化、資格認定、生產性實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外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目前,校內實訓基地26個,校外實習基地271個。擁有教育部“工業機器人開放式公共實訓基地”“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各1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個,學校實習實訓條件躍居全國同類院校一流水平。
今年,學校還不斷探索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模式,推行“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養模式,建設產業聯合創新服務中心、校企協同育人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建成“平臺—團隊—創新”三位一體科技服務體系,打造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和校企命運共同體。
構建“德能”育人體系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崇德尚能、敬業樂群”校訓,在全國高職院校率先提出了“德能”文化概念,打造獨具特色的“德能”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德能”文化為內核,以技能大賽、文體活動、校園環境為實施路徑的獨具特色的育人體系,被省教育廳評選為“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優秀案例”,并被推薦到教育部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優秀案例”評選。
學校聚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發揮區域文明高地作用,組織學生走進養老院、特教中心、農村、社區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師生服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學校被省文明委、省教育廳評選為省級文明校園提名學校。
近三年,學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643項,其中國家一等獎25項。2018年、2019年在全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總成績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績。2019年學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總成績,在全國1400余所高職院校中位居第68位。
在第十九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學校獲得4金1銀1銅的優異成績,總分列山東省各高校首位,“德能繩動”花樣跳繩隊獲得全國聯賽總決賽3個冠軍、4個亞軍,校龍舟隊獲得德州市冠軍、山東省亞軍。學校還成功舉辦第十一屆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德之聲”合唱團勇奪省大學生合唱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僅2019年共有860余名優秀學生、260余名優秀學生干部等受到表彰,4100余名學生獲獎助學金。
近日,2020年山東省專升本考試錄取結果公布,學校194名學生被青島理工大學、山東交通學院、濰坊學院等本科院校錄取,錄取率為42%。8月9日,學校汽車工程系2015級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專本貫通班學生,經過了三年專科學習和兩年本科學習,于2020年7月順利畢業,獲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更令人欣喜的是4名同學還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且成績優異。“這與前三年基礎教育的扎實度密不可分。”何秀敏同學的考研總成績在所有報考青島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中排名第一,她坦言,與學習成績相比,德州職院教給自己的“職業規劃”意識更為重要,讓之后邁出的每一步都無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