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行動,迅速進入疫情防控應急狀態,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制定方案,落實責任,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行動中。4月18日,學校疫情防控及開學準備工作順利通過省、市、區三級教育和行政主管部門的驗收,獲準開學,成為江蘇省最早開學的高校之一。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學校醫療保障工作由學校臨床醫學院負責指導,校醫務室具體落實,臨床醫學院教師(醫生)、護理學院教師(護士)共同參與。他們既是一線教師,白天完成正常教學工作前提下,還要參與疫情期間各校區、隔離觀察區醫療值班工作,診療一線、轉運途中、觀察區里,滿是他們辛苦奔波的身影。
“這不僅鼓舞師生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士氣,也起到了衛生類高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引領和示范性作用。”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崔偉說。
“一鍵啟動,八人響應”
開學后,校園生活有序展開,背后是疫情防控工作網絡的高效順暢運轉。按照“四級網格管理制度”和“學生晨午檢室長監督報告制度”要求,全校師生員工每日在規定時間前,登錄學院“微哨”APP,及時準確上報相關信息,學校疫情防控小組第一時間掌握師生健康狀況。
“一鍵啟動,八人響應。”學校臨床醫學院院長蔡小紅表示,一旦發現發熱患者,他們的小組就開始高效運轉,將發熱患者進行隔離,以此確保校園安全,“最大限度減少了患者及周圍師生的焦慮情緒,保障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
為此,學校制定了快速、順暢的送診流程:主動與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溝通,建立綠色就診渠道,最短在9小時內可得知檢測結果。
根據應急處置預案,當班醫生收到師生報告發熱(體表溫度超過37.3℃)、干咳、乏力、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報告時,經現場確認后,向行政值班人員申請啟動轉運工作;行政值班人員啟動轉運流程,協調司機、車輛和學工值班人員到醫務室集中;當班醫生指導轉運護士、司機、學工值班老師穿戴防護裝備,并給予患者必要處置后,由綠色通道將患者信息提前報送至五院發熱門診。
隨后,轉運人員將患者轉運至五院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必要的診療,并采集咽拭子及血標本。完成診療后,患者轉運至學校的賓館隔離觀察區,等待檢驗結果。最后,轉運人員回到指定區域進行消毒處理后交班。
細微處著眼,夯實健康底色
面對疫情,教學任務同樣不能耽擱。學校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首要任務,把師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作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教學不延期”的重要決定。
為保障開學工作井然有序,寒假期間,學校聯合各平臺廠商,組織多場在線課堂使用培訓,幫助教師積極適應新環境、新形式,保障教學質量與教學進度,切實提升混合式教學水平。
按照原定教學計劃,學校于2月17日正式開始線上教學,開出公共基礎課25門,專業課409門,開課比例達到96%以上。學生在家上網課期間,學校專門開設了《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課,讓每位師生了解疫情,增強自我防護能力。很多大學生學習之后受益匪淺,指導家人進行更好地防護,甚至還有學生來到所在社區、村莊做起志愿者,幫助更多人了解病毒,科學做好防護措施。
學生開學后,學校嚴格實施校園封閉管理——輔導員、班主任密切聯系學生,如學生必須外出,安排老師全程陪同。特殊的封閉時期里,學校還為大家提供了科學細心的生活保障:在書院校區提前設置流動廂式貨車;延長食堂用餐時間,實行錯峰用餐,安排教師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定時到各食堂維持秩序;延長公共浴室開放時間,分時段限制洗浴人數,加強公共浴室的通風和消殺;給學生每天提供免費早餐,增加疫情期間學生營養,提高免疫力;心理咨詢中心同時開設線上、線下面對面咨詢,幫助學生調節情緒,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蘇衛標準”保障師生安全穩定
疫情發生時,學校就立即制定了《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和院長親自擔任組長,其他院領導任副組長,下設8個工作組,加強防控工作的統一集中領導,先后完成一系列防控預案、方案的編寫,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在師生返校前,多方籌措了40余萬元防疫物資;校醫務室在上級領導支持下,邀請了疾控和傳染病院專家來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對隔離觀察區場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必要改造,編寫《疫情期間師生出現新冠肺炎相關軀體不適應急處置預案》和《體溫測量參考方式及體溫復測要求》,完成了學校工作人員培訓工作和應急演練任務,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以此形成了“蘇衛標準”。
“蘇衛標準”的實施離不開學校每位教師的努力,很多老師為堅守崗位,放棄假期。也有老師家人生病住院,都沒有請假回家。防疫工作的“不放松”,換來了學校復學后的“安全穩定”。
4月18日、19日,在學校統一部署下,師生們冒著風雨,實行分年級、分區域錯峰報到返校,兩天內報到率達到98.92%,該數據位居江蘇高校前列。如今,學生們已完成學期學業并全部安全離校。疫情防控期間,蘇衛留下了一份師生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