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建設服務型校園剪影
近年來,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六合中專”)以“學生競出彩,家長增笑意,教工添幸福,學校鑄品牌;振興鄉村踞潮頭,服務發展有作為,對外輻射散魅力”為愿景,致力于服務型校園建設。學校堅持黨建引領,樹立人民至上的服務理念,逐步打造了“六進”服務平臺,開展了“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軍營、進西部”系列活動,形成了開放、互動的教育服務機制,立足校情,努力建設新時代背景下富有自身特色的職教服務體系。
強化學校治理
為服務型校園建設增活力
——形成“小行政、大服務”的管理格局。六合中專優化職能處室管理模式,建設以“五中心”為骨架的服務型職能處室,行政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后勤服務、社會服務協同,形成“小行政、大服務”的管理格局。“五中心”管理架構強化了職能處室的服務功能,著力增強各部門的“自判、自研、自理、自決、自糾”能力,提升了學校的治理效能,為服務型校園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
——成立“職教富民講師團”。為了提升社會服務效率,六合中專特別成立了“職教富民講師團”,將其作為開展社會服務的專門機構,制定了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職教富民講師團以“敢亮身份、敢挑重擔、敢爭奉獻、敢于創新、敢創效益”的工作態度,務實開展工作,逐步擦亮了六合中專職教富民的品牌。
強化兩個融合
為服務型校園建設增底色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服務相融合。六合中專創造性地發揮著“家長學校”的陣地作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服務一體化開展。點面結合,成立“下沉式”家長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網格化開展家校協同教育工作。將認知—體驗—再認知—理解—行動這一工作思路貫徹到家庭教育、社區服務中去,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動情入理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家長大講堂”、居民應急救護培訓、關愛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等。拓展智慧校園建設的功能,搭建家庭教育與社區服務智慧平臺,打造三維服務空間。六合中專打造的家校時空平臺,在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方面正發揮著積極作用。
——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六合中專致力于幫助學生在“快樂中感知、快樂中收獲、快樂中給予”,將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兩個關鍵點開展一體化教育。建設“行走的思政課堂”,通過教學做實踐周、南京市慈善義工團隊等實踐平臺,實現了社會服務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生活技能提高、地域文化弘揚、社會實踐顯效有機融合。
網格化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建設“家校心橋”心理互動平臺,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擁有陽光心態,理解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系統性、關聯性、體驗性、教育性相統一地開展勞動教育、心理健康特色實踐活動,建設中小學勞動教育平臺,讓學生在六合中專的校園生活有興趣、有情趣、有志趣。
強化賦能增值
為服務型校園建設增空間
——轉型職業農民培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六合中專自2017年起立項建設市級智慧農業專業學院,圍繞區域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狀況,分步建設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營銷與儲運和觀光農業經營3個專業。逐步形成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銷售、農業休閑觀光服務于一體,一、二、三產相結合的專業鏈和專業群,服務新農村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學校實施鄉土人才成長計劃,成立智慧農業產教融合創新聯盟,建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平臺、智慧農業產教融合平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發展好的新型職業農民。2019年,智慧農業專業學院實訓中心被認定為“南京市公共職業體驗中心”,同時被認定為江蘇省中小學公共職業體驗中心,未來必將在服務區域中小學生進行現代農業職業體驗中發揮重要作用。
——“集成式”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六合中專結合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專業布局,形成了服務一、二、三產的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現代服務三大專業群,服務南京江北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現代農業、現代養老服務業。形成了以“冠名班”為代表的共建型,以“校中廠”為代表的入駐型,以“廠中校”為代表的融通型的“集成式”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業與職業的融合。建設了智慧農業、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4個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強化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現役退役軍人培訓,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六合中專先后與解放軍某部聯合開展現役士兵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與學歷提升教育培訓。已開辦了4期技能培訓班和學歷提升班,126位現役軍人學員通過了專業技能考核鑒定,取得技能等級證書;39名學員通過學歷提升班升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由此,六合中專走出了一條符合軍地雙方特點、具有創新和示范意義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道路,以實際行動為新形勢下促進軍民團結、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強化品牌輻射
為服務型校園建設增魅力
——校園文化獨樹一幟。六合中專扎根地域文化沃土,將雨花石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雨花石校園文化。按照“成體系、立主題、準定位、顯特色、重內涵”的建設思路,整體構建了校園文化的主題系統、理念系統、形象系統、環境系統、行為系統、制度保障系統,形成了黨建文化、班級文化、社團文化、志愿者文化、專業文化、行為文化、誠信文化、學習文化等8個子文化交相輝映的校園文化圈。“雨花石文化”在2012年全國德育工作創新暨校園文化建設座談會、2018年全國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年會、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論壇等全國性會議上進行交流展示;2019年,六合中專被評為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并組織承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高峰論壇暨首屆勞動教育高峰論壇,“雨花石文化”入選江蘇省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案例,并被推薦參與“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50強”評選。近年來,每年都有3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或培訓班到六合中專參觀學習校園文化建設,“雨花石文化”真正做到了在全國有影響力。
——角色教育成果顯著。六合中專在長期德育實踐中,逐步形成“角色教育”特色德育模式:開展親情教育,培養學生在家做一名好兒女;開展愛校教育,培養學生在校做一名好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培養學生在企業做一名好員工;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在社會做一名好公民。“角色教育”實施以來,學校校容校貌、校風學風發生了轉變,學生的行為習慣、個人形象發生了轉變,教師的育人思想、師生關系發生了轉變,學校的就業質量、社會聲譽發生了轉變。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集體、省德育特色學校、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省職業教育學生管理30強、省文明校園等30多項榮譽,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在南京市職業學校中實現了四連冠。六合中專承辦了江蘇省職業學校德育現場會,在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的大道上不斷獲得新突破,取得新成績。
——對口扶貧旗幟鮮明。六合中專主動參與東西協作對口幫扶行動,與青海省西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西寧市世紀職業技術學校、湟源縣職業技術學校以及陜西省山陽職教中心簽訂了“對口幫扶共建協議”,以干部培養、教師培訓、思想引導為幫扶切入點,以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為幫扶重點,以落實東西協作中職招生兜底行動為幫扶關鍵,突出智力幫扶。
2018年起,六合中專與陜西省山陽職教中心開展聯合招生,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招收了14名學生;2019年新能源汽車專業招收了9名學生,學校兜底負責全過程費用與教育教學管理。學校與山陽職教中心簽訂了“2.5+0.5”人才培養協議,落實山陽學生“學習—實習—就業”一體化幫扶。“雨花情·黨員行”項目,被評為首批江蘇省中小學“一校一品”黨建文化品牌建設成果;“職教富民講師團”被市里授予“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職教富民講師團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為學校發展增輝添色。(熊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