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2020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溫州分賽區決賽在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浙工貿”)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賽事通過云平臺進行。最終,浙工貿團隊項目“智能手機SPR檢測成像”獲得第一名,與其他4個排名前五的優勝項目一同晉級總決賽。
當天上午,記者觀看了整個比賽過程。來自高校、眾創空間、企業的7位評委老師坐鎮浙工貿技能大樓,參賽學生們通過網絡一一展示、匯報他們的作品。通過畫面可以看出,有些學生在學校機房連線,有些學生在多功能廳,也有學生直接在寢室的。
“智能手機SPR檢測成像”項目第二個出鏡。該項目以手機閃光燈為光源,結合3D打印技術,將光通過光纖耦合到光路中,傳到SPR傳感芯片,再將手機攝像頭作為光學檢測器接受SPR信號,通過圖像處理可以得到樣品中待測物質的含量信息,如對尿液進行檢測可知腎臟狀況。聽完后,有評委建議團隊成員控制產品成本,以便推向普通家庭。
浙大團隊帶來的“AI字體應用全鏈路解決方案”也受到關注。該項目針對當前字體產業技術發展緩慢、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等種種問題,以篆刻這一古老、極富文化、極具難度的藝術形式為突破口,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藝術創作,探究篆刻藝術的數字化與智能化。來自浙大城市學院的張天宇介紹了“基于增強現實的工程圖學教學輔助工具”。因為該項目部分技術來自其他軟件,評委們建議團隊要注意產品商用后可能帶來的知識產權問題。
“說是溫州分賽區,實際上算是浙江賽區,因為全省只在溫州設點,所以,浙大、浙工大、浙師大、浙大城市學院的學生項目也都參加了。”浙工貿有關老師說。
賽事評委組長、溫州市科技情報所所長楊潔做綜合點評時說,此次參賽作品充分運用了醫學、環保、運動智能化等方方面面的技術,較往年有進步,同時,它們與市場的吻合度較高,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對于路演技巧,他建議創客們要注意流暢度,對所要表達的內容要進行精心打磨。
“大賽作品打破學科界限,充分體現了跨學科合作的創新性,創客大賽結束后,組委會將繼續幫助企業和創客團隊搭建合作平臺,提升作品的市場轉化效率。”浙工貿黨委書記蓋慶武說。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溫州分賽區比賽由教育部主辦、浙工貿承辦。2016年至今,他們已連續五屆承辦此項賽事。今年的賽事以“共創未來”為主題,吸引30多支隊伍150多名創客參賽。經過前期云平臺作品審核、云平臺專家初評審,最終25支隊伍進入此次決賽。(曾云畢 張溫樂 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