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2020年度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任務,促進兩地相互交流,不斷提高培訓負責人員培訓工作水平。6月19日,蕭山區農業農村局考察團一行30多人到余杭塘棲成校參觀交流,余杭區農民素質教育管理總站站長龐英華、副站長朱燕陪同。
考察團一行在站長龐英華、副校長劉海的陪同下,參觀了塘棲成校的校園環境、教育培訓設施設備和六個實訓場所。在隨后的交流環節,石平就學校基本情況、辦學成果、主要做法、特色品牌、發展思路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匯報,重點介紹了《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的“3311”法》,即“33”是指針對“三路人”(帶路人、引路人、行路人)開展培訓,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實行“三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確保培訓工作實效性,善用“三股力”(借外力、合內力、給足力),提高工作效率;“11”是指每年開發做好一個市級重點培訓項目。
龐英華介紹了余杭區農民素質培訓一些好做法和成功經驗,尤其是在農培項目的開發、農培項目考核、農培項目政策扶持、農培項目平臺的建設和農培項目師資庫建設及田間學校建設等方面,發揮出管理總站應有的作用。大家就農培有關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據悉,塘棲成校經過近二十年的農民素質教育培訓,總結了一套“政府主導、專業運作、多方聯動”的農培塘棲模式,形成了二級培訓網絡,搭建了三大平臺(項目平臺、活動平臺、展示平臺),實施了四個主動(自身主動思考、對上主動匯報、橫向主動聯絡、對下主動服務)和四個注重(注重教育項目的開發、注重比賽活動的開展 、注重培訓實訓的質量、注重成教課題的研究),開展五類培訓(文化學歷類教育、專業技能類培訓、文明素養類培訓、休閑生活類培訓、老年少年類培訓 ),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石平)